1.长安出租车是什么车型

2.铃木已去丰碑尚在 追忆一个良心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旧事

3.志俊与新奥拓哪个好

4.济南除了4s外,哪里维修保养新奥拓比较专业?

5.和中国说再见的铃木,也熬成了“百年老店”

6.日本车品牌有哪些

奥拓租车一年多少钱_奥拓汽车出租

哥们,至于吗?用200分来求助这个问题,简单的回答一下吧。目前国内较常见的出租车型大部分都是桑塔纳捷达为主,在北京一带以现代伊兰特为主,他们的油耗基本相当,一般都在6升左右的百公里油耗。不过捷达有一款柴油版的,哪款的油耗会非常低,在5升以内的油耗,所以按照这个说法,国内出租车平均油耗在5.5升左右。当然了,这个不是说车本身省油,还有开车方式不同。你知道出租车为什么那么容易出现积碳吗?因为出租车司机经常托档开车,也就是在很低的速度就做到了高档位了,这个时候发动机的压力其实是很大的,但是也是最省油的,所以很多出租车司机有这样的开法才会那么省油,但是对于车辆的损伤还是比较大的。

长安出租车是什么车型

本报讯(记者王硕)截至昨天,辽宁盘锦的项守江等13名残疾车主已到京10天。10天前,这13人驾着自购的11辆江南奥拓7080C前往北京,向中消协投诉江南奥拓车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要求厂家全额退车。

2005年,项守江等13人先后在辽宁盘锦辽河油田奥切汽车装饰广场购得13辆奥拓车。之后的一年半中,这13辆奥拓车的(ACS)传感器接连出现问题,虽经厂方检修,并延长保修期,但问题仍得不到解决。7月26日,项守江等人驾车来京。

8月5日下午,宣武区广外湾子路口北500米锦江之星门前停着9辆白色江南奥拓。每辆奥拓车后都拉着一条横幅,写着“江南奥拓,劣质产品”。车旁坐着十几位奥拓车主。车主之一项师傅说,因近两年盘锦城内打击摩的,2005年这些残疾人陆续开始购买奥拓7080C用来代步。“这款车没有离合器,适合我们残疾人开。”项师傅说,不到半年,这些车开始接连出问题。大部分都是传感器故障。“本来13辆车都要来京,但有2辆坏在家里开不动了,另外2辆到唐山时趴了窝,到北京就只剩下9辆。”

昨晚9点左右,记者联系上江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客服部主任王硕兵,王硕兵正在赶往北京的火车上。他说,奥拓7080C目前仍在定量生产,该款车型都是一些零部件出现问题。王硕兵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车的使用状态有关。“据我们掌握的资料,这13名车主的车基本上都用于出租,频繁出问题与使用频繁有关。”王主任说,厂家对这些车辆延长保修期2年。对维修中缺短的零部件全部用航空派运,即使零件晚到,也按时间对车主做出赔付。“考虑到对方是残疾人,我们一直在让步,但对方还是不满意。”王主任说厂方也很无奈。

几天前,经中消协调节,江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同意以每台车2万元的价格将这13部江南奥拓收回,“这些车大多已使用了一年半,我们收回后根本不可能再用。”王主任表示厂方这样做已是退到最后。项守江等13名车主对此种解决方案表示不满意,他们要求原价将车收回。目前,双方仍未达成一致,13名车主仍守在北京。

铃木已去丰碑尚在 追忆一个良心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旧事

长安铃木,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5月 , 长安汽车 全资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9000万美元。 公司产品包括 骁途 、 维特拉 、启悦、锋驭、 天语SX4 、 雨燕 、新奥拓等六个系列车型,G、M、K三个发动机机型。

志俊与新奥拓哪个好

在祖国西南的巴蜀之地,所有的面包车都叫长安车,所有的出租车都叫拓拓车。“长安车”还好理解,市场经济开放后重庆长安家喻户晓的开山之作,就是80年代以铃木Carry为原型打造的经典微面;但作为异乡人,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口口相传之间的“拓拓车”之名,竟同样源于长安铃木的一代经典之作——奥拓。

由此可见铃木这个品牌,也曾在这片土壤上涂抹下多么浓重的色彩。尽管时至今日,铃木全面退出中国市场已近两年,旧日辉煌早已陨落;但回顾铃木与中国市场携手走过的往日岁月,经典车型留下的口碑依旧熠熠生辉。

从披荆斩棘到黯然离场

自八十年代初期,铃木开始向中国提供微型车生产技术,造就了长安、昌河等行遍大江南北的微卡、微面;至九十年代,兵工产业肩负着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向民用转型的使命,那时的兵器工业部接受了铃木的技术转让,将奥拓车型的生产,部署到全国上下四家兵工企业,合作完成。到1993年,负责奥拓车身覆盖件生产的重庆长安与铃木合资;1995年,长安铃木的第一台奥拓下线,奥拓曾经点缀在世纪之交无数城市的大街小巷,创造了不菲战绩,甚至让成都成了奥拓之都;随后的1999年,长安铃木开始将搭载后独立悬挂的第二代swift以小排量三厢轿车的形象引入国产,2001年1.3升的电喷羚羊问世,经过几度小改款,直至2015年停产,其可靠性和经济性也在漫长的产品周期中被传为佳话。

同样是获得铃木支持仿制Carry微面起家的昌河汽车,于1995年与铃木合资;到2001年,对昌铃格外重要意义的一部车——北斗星下线,并在其后销量不俗,成为了世纪之初街头巷尾熟悉的身影。

昌河铃木旗下在今天仍具有一定能见度的铃木浪迪,作为国内市场鲜见的合资品牌面包车,也让一小部分情怀玩家成为拥趸。

纵观铃木进入中国市场早期推出的车型,其经济节能、可靠耐用的品质,不仅迎合了彼时的市场需要,也披荆斩棘的打造出铃木品牌优良的口碑,收获了无数家庭和出租车司机的赞许。

那时的几款铃木车型,在当年的新车市场上不可谓不红火,但蓬勃发展的中国车市,却不会永远停留在那个轿车最初走进家庭的阶段;况且随着自主品牌的日趋成熟,较低廉的价格具有的竞争力也渐渐被抹平;更何况作为坚守“小车”形象的一个品牌,在面临消费升级的世界最大乘用车市场,铃木推出的后继车型也并不能契合中国消费者的审美。

到2009年,昌河与长安短暂的变为从属关系,这期间的一系列变化使得后来的昌河铃木遭遇重创、回天乏术。在2011年,铃木达到了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销量巅峰,却无力扭转市场占有率的日趋下滑,那时的中国车市,微型车已渐渐不占主流;从那以后,铃木在中国开始走下坡路。到2018年前后,我亲眼目睹着大重庆数十个区县开始将服役多年的天语换装成新款的启悦、雨燕开始以共享汽车的形象出现在街头,那时已经传来铃木即将败退中国市场的风吹草动;在中国车市日新月异的大局之下,换代周期漫长、车型更替滞后、忽略SUV市场造成的弊病全都暴露无遗。就在这一年,铃木前后与昌河和长安双双分手,告别了自八九十年代中日蜜月期以来携手走过的数十载柔情岁月。

从品牌沿革看战略取舍

与老炮儿的欧洲车企不同,日系品牌大都在战后才步入汽车工业的殿堂。1909年诞生于滨松的铃木,早年间从事纺织机械的生产;1952年,因纺织业遭遇的危机,铃木投身于第一台摩托车的制造。直到今天,铃木也位列日本四大摩托车生产厂商之中,铃木摩托在海外市场的开拓,包括在中国建立的合资工厂都取得佳绩;1999年问世,四缸1300cc得名于轻型战机的铃木隼,也是颇为世界摩友所熟知。

随后的1955年,铃木的第一台汽车诞生。早期铃木的车型,很大程度上类似今天的摩托车——体型很小,双缸、风冷,甚至搭载两冲程内燃机——但在战后迫切需要廉价交通工具的日本,这些结构简单的小车恰恰迎合了市场,也定位了铃木最初的微型车属性。

1961年,一部不足400cc的小货车成为了Carry车系的开山鼻祖;伴随着之后的几十年产品更迭,七十年代这部铃木Carry开始走向海外市场;到八十年代,也正是这部铃木Carry的技术引进和仿制,在中国开创了微面时代。值得一提的是,第七代Carry衍生而来的初代圆灯长安,尽管在国内已杳无踪影,却至今可以在东南亚的街头见到它扮演着出租车的角色,足见其简单构造带来的惊人可靠性和低廉的养护成本。

有赖于日本一贯对于轻型家用车给予的特殊政策优惠,以及在排量和尺寸上的严苛法规限制,日本诞生了特殊的K-Car国民车。伴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到九十年代末泡沫经济破灭前夕,最初的K-Car已经从实用型的工具车,逐渐走上了别具风格、追求个性的精致路线。

尽管这些特别的K-Car大多不为中国用户所熟知,但铃木旗下的吉姆尼还是颇具知名度。自10年至今五十年的漫长岁月里,吉姆尼直到2018年才推出它的第四代车型,并且尽管身材纤细,却依旧保留着非承载式车身、前后硬轴的“硬汉”结构;不得不说,在许多极限越野和丛林穿越的镜头下,都记录着吉姆尼的翩翩风度。

特殊的国情让微型车起家的铃木始终初心未变,对于“小车”的专注也造就了铃木车型对于狭窄空间的极致利用;但同其他进军全球的日系品牌相比,铃木并没有推出面对不同市场的差异化产品,也使得它先后失去了美中两个庞大的市场。不过从另一个方面讲,即便在铃木退出中国的2018年度,其利润率也在同行业中领先;甚至在这一年,面对正在崛起中的印度市场,“只会做小车”的铃木一家独大,年销量榜的前6席全部被铃木占据。

铃木对微型车从一而终的坚守,以及在全球市场的表现,都足够体现铃木退出中国,不仅是业绩下滑的无奈溃退,也是一种全球战略的取舍。尽管属于中国市场的微车时代已经过去,但彼时铃木带来的产品品质依然有口皆碑。

亦得亦失的一代经典

追忆了铃木在中国市场的往事,体会了一个品牌“只会做小车”的坚守;又不得不说起令它一炮而红,却再也无法摆脱低端形象的经典之作——奥拓。

去年夏天在藏区,我和两个朋友迫不得已在返程途中修理厂旁的温泉宾馆住了几晚,每天步行往返于荒山野岭的修理厂与318沿线的镇子上,看惯了清泉流水和山间花鸟,倒也惬意。这个镇子上没什么游客,从我身旁呼啸而过的车子总是挤得满满当当,而且最多见的就是老奥拓,挂哪里牌照的都有。几天下来跟修理厂老板也熟了,老板指着门口开过去一辆奥拓问我,“看到这个车没,你那里有没有,给我弄几台上来,有多少我都要”。后来老板一边挖苦我举升机上的韩系SUV,一边跟我说,这个奥拓啊,我们这里人最喜欢了,遮风挡雨,还不坏,修起来也容易,轴距短,走烂路好得很。我说跟猎豹一样哈,老板说,比猎豹实在多了,省油的很,小小的还好开,力道也不差。那时候我也真希望自己开的是个奥拓,不至于换个牙包齿要从广州发货,而且拆车件价格都够我在当地买个奥拓了。

再早两年的时候,我还真有一个契机成为奥拓车友。当时在重庆,路边的修理厂放着一台奥拓,甚至车龄都不算长,只有七八年。我问老板这车卖么,老板像看傻子一样看我,说“这车都淘汰了,太小了,车主要拿去报废给200;你买了还要过户,花好几百,划不着。我还有个F3,5000块要不要?”

其实奥拓初来中国的时候,它的三缸未必就意味着少了一个——那时候街上的进口车菲亚特126p只有两缸,奥拓还要比它大上一圈,技术水准更不消说——但是后来,人们的眼光的确变了,奥拓却没变。

最终,铃木旗下的一系列小车,尽管成为了千家万户的功勋战车,在小康路上陪伴了一个又一个奋斗身影挥洒汗水;却在中国车市日趋兴旺的滚滚浪潮中搁浅了。不过这些都依旧无法埋没,铃木在伴随中国自主品牌的成长历程中,留下的丰碑。没有年铃木与长安的初次合作,没有昔日长安铃木的光辉战绩,也不会有今天坐拥多个国际战略伙伴、成为国内一流车企的长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济南除了4s外,哪里维修保养新奥拓比较专业?

都说新奥拓好,怎么不说好在哪里呢?仅仅是因为它比桑塔纳志俊省油吗?

新奥拓是三缸发动机。既然是买汽车,不说像那辉腾W12缸,奥迪V6缸了,怎么的也要买个4缸车吧。你要是买个两缸发动机的摩托车还会更省油呢!

省油虽然很重要,但汽车也不能只考虑省油的!当你起步时,上坡时,荷载时,超车时,夏天开空调时,你会发现,你那油省的并不有多开心!

再说新奥拓价位优势也不是那么的明显,虽然最低款44900元都标配了ABS和气囊,但相对于同级车的1.2L舒适型雪佛兰乐驰45000来说,却少了四门电动,遥控,铝轮毂等配置,最主要的是,发动机还少个缸。

虽然说新奥拓是日本铃木旗下的产品,但志俊也是德国大众的骄子啊!

桑塔纳在中国纵横近30年,有哪个品牌能望其项背呢?而且人家的售后维修网点更是国内任何一个汽车品牌也不能比的,维修保养的价格也特别便宜,透明。这也是为什么城市的出租车好多都选择桑塔纳最主要的原因。

因为两款车不是一个级别,价位也相差比较大。但无论怎样,也不能像有些人那么轻易说的那样“个人认为奥拓好 当然是新奥拓”

详细内容请登陆网上车市查看

和中国说再见的铃木,也熬成了“百年老店”

自己保养都是自己购买机油,让店里换,哪个都无所谓,只要你保证你购买机油的质量就可以了。脱保这个问题 前两天也困扰着我,当车开到4s 就释然了。脱保买机油 还是在京东买把,感觉比大富之家好点,只是心里感觉哈、

日本车品牌有哪些

虽然“糟糕”二字都不足以形容2020的第一季度,不过对于不少汽车企业,这依然是特殊的一年,先有故事要从红酒木塞开始讲的马自达,再是制造织布机起步的铃木,这两家车企,都在今年挂上了“百年老店”的招牌。

1920年3月15日。铃木道夫创立了铃木织布机制造公司。到这周,整一百年。其实早在1909年,铃木君就在静冈县滨松创立了铃木织布机厂(Works),1920年是是铃木先生从厂长到总裁的身份的一个转变,这一年也被官方确定为铃木元年。1930年,铃木成为国际化企业,织布机开始向亚洲出口,成为东南亚地区特别是印度尼西亚的爆款工业品,当时铃木制造的织布机,效率大概是傲娇的工业国英国制造的织布机的两倍。

和丰田相似的历史进程

另一个源自20世纪20年代,制造织布机起家的日本汽车品牌,不用抢答,正是丰田。当然,丰田的步子就迈得比铃木大一些,1933年,丰田汽车就成为丰田织布厂的一个子部门研发汽车,并在1935年开始推出汽车产品。此时的铃木也觉得公司应该多元化经营,于是开始了新的冒险,1937年,铃木制造了几辆原型车,这个年份很敏感,你懂的,二战的阴云已经笼罩全球。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铃木成为“造车新势力”的被叫停,原因是宣布民用乘用车为“非必需商品”。战争结束后,虽然铃木总部在空袭中损失惨重,但他们选择了生产织布机重新开始。当美国批准向日本出口棉花时,织机的生产得到了提振。随着国内纺织制造商的订单开始增加,铃木的命运开始光明起来,到1949年,铃木就已经在东京、大阪、名古屋证券上市。但随着1950年的劳工运动影响和1951年棉花市场的崩溃,这种喜悦很快就消失了。

造车起步居然和钓鱼有关?

1952年,正在想办法摆脱企业危机的铃木在造车梦被中断的十几年后推出了第一款和“车”有关的产品。这是一款带动力的自行车,也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助动车”。这个想法来自一名铃木家族的成员,铃木俊三。在铃木所在的日本滨松地区有很强的季节风,这位铃木先生经常骑车自行车去钓鱼,然后发现逆风的时候骑车非常吃力,于是就产生了给自行车装一个动力系统的想法……这一想法发展成了铃木的第一款助动自行车产品,Power?Free,这款自行车搭载了一个36cc的动力源,当时的法规规定人们只需要接受简单的培训后就能骑这种“自行车”上路,于是Power?Free的销售上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功。

随着1952年上市的Power?Free的持续成功,铃木开始开发一种更强大的发动机。第二款产品被命名为Diamond?Free,并在1953年3月开始销售。60cc,2马力的发动机比它的竞争对手更强大,销售从一开始就很好。同年秋季,产量大大超出预期,甚至让铃木的工厂出现了产能不足。而到了1954年,时任社长铃木道夫做出了一个决定,公司名称由铃木织机制造公司改为铃木汽车有限公司(铃木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铃木的更名发生在当年的6月,而在当年的1月,一个造汽车的项目组就已经在铃木内部成立,四个轮子的造车梦虽然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

Suzulight亮相!居然和宝沃有关?

在1954年成立的这个铃木造车项目组最初只有6个人,并且项目员工都非常年轻,平均年龄28岁,事情的进展也不如想象中顺利,毕竟当时铃木助动车的业务一片光明,而造车进度却不太顺利,公司内部也一度有反对的声音要求终止造车。不过到了1955年,Suzulight正式通过了测试上市销售,这是铃木制造的第一款汽车。

Suzulight在设计上参考了宝沃旗下的Lloyd?400车型,两缸发动机,前轮驱动。在设计之初,铃木也研究过后驱和后置发动机等设计,还参考过雪铁龙的2CV以及4CV。

Suzulight长度2990mm,轴距2000mm,360cc的发动机符合日本的K-Car立法。在这款车上,前后独立悬挂的设计远远领先于时代。但就像任何超前的设计一样,Suzulight的现代悬挂并不适应当时日本糟糕的道路,所以铃木也将悬挂的螺旋弹簧改进为叶片式弹簧,而Suzulight也更多的被用作商业用途,以轻卡或皮卡的形式出现,Sedan版本仅仅生产了43台。从1955年亮相时每月3-4台的产能,到了1958年,铃木拥有了年产汽车500台左右的产能,次年随着新型号TL的推出,这一数字更是翻倍。

赛场,两轮优先

和所有富有的汽车品牌一样,铃木也在赛事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经历。不过对于生产微型汽车为主的铃木,他们的赛道之旅,仅限两轮。

铃木在1960年开始参与世界上最疯狂的赛事之一的曼岛TT,首次参赛获得了第15名。1962年,车手ErnstDegner为铃木赢得了新设立的50cc组别比赛的冠军。关于这位车手,同样有一段非常的故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展开。铃木在1962赛季还赢得了50?cc级FIM公路赛车世界冠军。铃木成为第一个赢得摩托车越野赛世界冠军的日本制造商。在1962年到1964年,铃木实现了曼岛TT50cc组别的三连冠,使得“铃木技术”火到了欧洲,受到全球关注。截止目前,铃木合计在曼岛TT赢得过93场比赛。而在更主流的MotoGP赛场,我们同样能见到这家来自日本的制造商,2015年,铃木携GSX-RR重返摩托赛事的最高殿堂。

铃木与中国,红黑25年

专注于生产微型车的铃木,成为了中国汽车普及史上的一个会被纪念的品牌。同样是因为他们执着于小车,2018年,铃木黯然退出中国汽车市场。

早在80年代初期,昌河就通过“拆”的方式,仿制了铃木Carry,年,昌河与铃木签订协议,正式得到了铃木的技术支援。年,长安同样以Carry为原型开始制造微卡。Carry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拥有灵活的车身结构,既能是小货车,也能是装人的Van。当然,天津的,柳州的三菱,这些日本微车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启蒙史,聊到现在还是源自三菱的柳汽更——从皮尺到全球销量最多的汽车,这就是五菱宏光的故事。

1993年,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成立,首发产品则是ALTO,奥拓,从商用到家用,这也是中国汽车80年代到90年代发生的变化。90年代,奥拓是中国家用轿车和出租车的代表车型。很多重庆人至今还将出租车称为“托儿车”,即使奥拓出租在这座城市早已消失了15年,出租车涂装也从暗红变成了“纽约黄”。2008年,长安铃木奥拓停产,15年的生产历史,长安铃木奥拓总销量超过50万辆。

红10年,黑10年。在2010年前后到达巅峰之后,长安铃木开始了下坡路,并且成为为数不多抢救无效被盖棺定论的品牌。2018年铃木1元转让长安铃木股权,退出中国市场。1993到2018,铃木甚至没有熬满合同初签的30年期限。而早在2012年,铃木同样因为销量的原因放弃了美国市场。专注微车让铃木在中国赢得了起步,而同样是专注微车让铃木在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寸步难行,变成了水土不服的品牌。

退出中国一蹶不振?当然不是

在中国丢掉的自信,铃木在印度加倍找回来了。或者说退出中国市场对于铃木来说根本不是地震级的,而是很容易做出的商业决定。一个简单的数据,2018年,铃木在全球共计售出了超过300万台汽车,排在全球第8位,超过梅赛德斯BMW奥迪,是吉利的两倍还多,这里面,最功不可没的当然是印度市场。

MarutiSuzuki,印度市场绝对的王者,这家铃木占股56.21%的印度制造商占据着印度53%的国内市场汽车份额,2019年超过150万台的年销量又占据了铃木全球接近一半的销量。所以喝长江水拉了肚子的铃木,拿到的药方就是恒河水包治百病。在印度市场,单一车型销量排名前五的全是铃木的车型,这样的包圆行为,简直媲美中国乒乓球队。

从织布机到助动车,从摩托车到K-Car,从来到中国“技术扶贫”到成为“恒河之王”。如今,铃木专注于摩托车、汽车、船外机和ATV的生产,并稳坐全球汽车销量前10的位置。100岁的铃木,生日快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日本的汽车工业起步晚晚落后于欧美,它崛起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两次世界石油危机,使人们对汽车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形尺寸大,排量大的汽车销量急剧下降,而外形小巧,经济省油的日本小型汽车则广受欢迎,正是凭着小型汽车,在1980年日本汽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在世界汽车市场形成日欧美三足鼎立的局势。日本轿车善于模仿,在世界上只有日本人能够把模仿的车子卖到被模仿国,而且比前者卖的还好。日系轿车的优点是外观细腻优雅,操控性能好,极具性价比。另外,日系轿车更新换代快,注重整体设计,个项指标平均,外形符合东方人的审美观点。很多人喜欢把欧系车和日系车相比较,但我觉得由于地域文化差异不同,车辆设计的方针也不同,很难说谁优谁劣。比如日本车给人感觉不坚固,但车头钢架结构部分不一定越坚固越好,当车辆被撞击后能迅速变形吸收冲击能量最好。在欧美地区,日本车的返修率和顾客满意度远高于欧美系轿车。2003年丰田公司在美国市场,更是在单一车型销量上超过美国本土的福特汽车公司,位居第二。这也难怪,日系的轿车它的动力性,舒适性和安全性都非常出众,价格又不昂贵,所以很受欢迎。在欧美市场的日系轿车经济实用,装备齐全,所以物有所值。

一)丰田汽车公司(TOYOTA),是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 创立于1933年,年产汽车近600万辆,其中出口近50%以上,并控股日本汽车公司和日野汽车公司。丰田汽车公司进入中国汽车市场较早,在80-90年代的国内进口车市场独占鳌头,、花冠、佳美等品牌在当时大行其道。在80年代中期中国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为了发展轿车项目寻求合资的时候,丰田仍坚持着“只卖产品不卖技术”的原则,迟迟不愿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其下属的日本汽车公司在1986年率先与天津市汽车工业公司进行技术转让合作,共同生产的天津夏利汽车在整个90在近年代几乎成为出租车的代名词,最近几年,由于新车型的增多,夏利在价格上已无优势可言,加上技术及车型过老,而因为夏利2000的失败,导致天津汽车亏损过大,被并入一汽旗下。由于国家对进口车份额的缩小,国产车的崛起,丰田公司终于在中国决定投资办厂。在1998年与四川旅行车制造厂合作成立四川丰田;在2000年与天汽合作成立天津丰田,以生产经济型轿车为主。天汽被一汽合并之后,易名为一汽丰田。据悉今下半年丰田将与广汽合作生产佳美轿车,由此形成南北丰田的局势,凭借其在中国精心打造的200多家销售服务网点,大举进入国内市场。一旦政策允许,丰田虽时可以把任何一家合作伙伴踢开,自己独掌大局,称霸中国汽车市场。

国内主力车型:(1)威驰。外观时尚,,配置丰富。但所用发动机技术过老,可以看夏利2000的变脸版。

(2)花冠。世界级名车,发动机为丰田的VVT-I发动机,技术先进,车型适合东方人的审美观点,配置丰富。中国版的原型车是台湾版的COROLLA ALTIS,与台湾版相持比,多了许多华而不实的配置,少了VSC车辆稳定控制系统+TRC循迹防滑控制系统,BAS刹车系统和EMPS电子动力转向系统。

(二)日产汽车公司(NISSAN),是日本的第二大汽车公司,也是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一。创立于1933。1999年因亏损严重,被迫将36.8%的股权卖给法国雷诺公司。日产公司进入中国汽车市场较晚,在早期的国内进口车市场,日产的“蓝鸟”,“公爵”的知名度并不亚于其他日本品牌。1993年5月与中国信托投资公司合资成立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尼桑皮卡,由于受限行政政策的制约,在当时的市场并不成功。2000年台湾裕隆集团与东风汽车公司合资生产风神蓝鸟轿车,是日产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又一次试探。风神公司发展飞快,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销售、当年赢利,被业内称为“风神模式”。在2002年6月的新蓝鸟上市仪式上,风神车标被“NISSAN”标识所取代,表明日产正式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开始。2003年6月9日投资10亿美元与东风汽车公司合资成立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被称为“中国汽车领域里规模最大的合资项目”。

国内的主力车型:(1)蓝鸟。外观几经改款,配置在国内的同级别的车中最为丰富,但发动机是日产公司最不成功的一款机型,在中国也已卖了三年,如能换成日产的VQ发动机,最为理想。

(2)阳光。蓝鸟的小改款,发动机做了轻微的改进。

(三)本田汽车公司(HONDA),创立于1948年,早年以生产摩托车为主,现仍为世界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商。1960年开始发展汽车,16年推出第一代“雅阁”(Accord),现已推出第6代,该车在1989年曾登上美国同级轿车销量冠军。本田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说是个神话,在1998年与广汽合资成立广州本田,在原有标致旧厂房、设备的基础上,只花了10多亿元就达到了12万辆的年产量,投资额只是一般汽车厂家的三分之一。生产的广州本田雅阁轿车在市场供不应求,改写了奥迪和别克独霸国产中高档车市、主要面向“官车”的局面,开拓了私人市场。2003年1月广州本田新雅阁推出时将价格下调4万,成为中国中高档车市场的狙击手,揭开了中高档车价格大战的序幕。本田在中国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入的同时,它所面临的问题也同样明显。首先供需严重脱节,市场加价严重,厂家不急于上产能,让市场处于半饱和需求状态,加价现象纯粹是一种商业操作技巧,这样最终会损害顾客对品牌的信任度,导致市场的丢失。其次本田的售后服务使人感觉差强人意,享受不到“专卖店的待遇”,与其车型在市场的评价形成鲜明对比。最后本田的后继产品匮乏,轿车主要还是集中在中低档,与其它大品牌相比,产品线并不丰富。

国内主力车型:本田雅阁:性价比较理想,车型时尚,发动机配备合理,配置丰富,但其细节上与其身价不成正比。

飞度: 原型的两厢改成三厢后外形一般,车身较轻。

(三)马自达汽车公司(MAZDA)创立于1920年,33.4%的股份为美国福特所有。以生产转子发动机汽车而闻名。这种发动机用微机控制发动机负载状态,环装置,使发动机工作平稳,从而降低油耗自动调整怠速装置和废气再循,减少废气的排出。1992年由海南汽车制造厂与日本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合资成立海南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1998年,海汽被一汽集团兼并,重组为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但一汽很难插手海南马自达的事务,甚至无法分享它的。去年,一汽轿车通过技术引进方式,开始生产马自达M6轿车,市场反映极佳。一汽的意图是最终要将“两个马自达”整合为一。但问题是马自达的母公司美国福特在中国的合资伙伴是长安福特,所以最后的归属问题还很难下结论。

国内主力车车型:(1)福美来。车型大小适中,配置丰富,但车身整体做工粗糙。

(2)马自达M6。获奖车型,外形时尚,整车科技含量高。

(四)三菱汽车工业公司(MITSUBISHI)是日本三菱集团成员之一,10年由三菱重工业公司和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戴姆勒-克莱斯勒目前拥有三菱汽车34%的股份。三菱在中国的项目比较散乱,方向不明确。)三菱在中国拥有两家发动机厂,并正在为许多中国的整车厂供应发动机。

(五)铃木汽车公司(SUZUKI)成立于1954年,以生产微型汽车为主。铃木也是丰田集团成员,同时通用持有铃木10%的股权。铃木汽车公司是最早与中国汽车公司合作成功的。早在年5月,铃木就与当时的长安机器厂签订技术转让协议,生产的奥拓和羚羊轿车在市场一直反响不错。另一合资项目昌河汽车公司的昌河北斗星也卖得不错

(六)富士重工汽车(SUBARU)前身是一间飞机制造所,1953年更名为富士重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其20%的股份为通用公司拥有。富士汽车在赛车界享有盛誉,1989年1月富士力狮跑车以平均223.345公里的时速,连续奔驰19天,同时刷新了10万公里竞速世界记录,记录保持多年未破。富士以四驱动轿车畅销世界,著名品牌有力狮和翼豹,与中国贵航集团合资生产云雀微型轿车。

综上所述,日本汽车界对中国市场的确态度是明显的“前倨后恭”。 因为日本为了保持在亚洲的技术优势地位,一直倡导“雁形”模式,要做亚洲汽车工业的“领头雁”,并表示要在技术上保持平均领先中国15年。但是当看到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的优异表现,再加上世界汽车市场的萎靡不振,中国市场巨大利益的诱惑,迫使日本汽车界的中国战略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抛开民族感情,我们也应该看到日系汽车的中国版本还是有着明显的问题,(销往欧洲的丰田车辆代码最后一位字母是W,北美是A,中东是V,中国是C,在发动机仓内的铭牌上有刻。)例如在中国版的日系汽车上竟是些华丽而不实用的配置,而在底盘和安全系统方面偷工减料,与欧美的日系汽车质量绝对不可同日而语!难怪在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日系汽车一流产品在国内,二流产品往欧美,三流产品销亚洲,压仓的……高价卖给中国人!!!”我并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日本的民族优越性在其生产的汽车上表现的可以说是淋漓尽致。当然这些与我国汽车业的发展现状有关,只有当我们自己的民族工业水平整体提高了,才会迫使它们拿出更好更新的东西来面对中国汽车市场。正如所说的一样:“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