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三菱汽车_2001年三菱汽车

       很高兴能够参与这个2003年三菱汽车问题集合的解答工作。我将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每个问题提供准确而有用的回答,并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1.三菱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2.三菱车共有哪几种车型?

3.三菱菱帅EVO是什么意思?怎样分EVO1,EVO2?

4.蓝瑟翼豪陆神

5.闲聊车史:你不知道的东南汽车,一个“卧底”多年的合资品牌

6.中国看到的三菱是合资的还是进口的?请介绍一下

2003年三菱汽车_2001年三菱汽车

三菱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在汽车市场,只谈日系品牌,无论好坏。会被一些人贴上标签,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三菱。三菱汽车在中国车市真的很丑,甚至在国际车市,日产都收购了大部分份额。放弃一些控制权。

       然而,他的发动机业务确实主导着中国市场。从成立至今,他的沈阳和东安发动机厂已经为国内各大车企提供了近800万台发动机。

       在早期各大私车公司举步维艰的时候,三菱为他们提供了汽车最重要的部件——发动机。为国产车的正式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不管三菱的出发点是什么,一直对国产车有很大的帮助!

       先说大众这个车企,从1985年第一辆桑塔纳正式落地开始。大众与一汽的合作关系正式确立,大总结给出的承诺是承诺一汽以市场换技术。直到2005年,大众甚至不允许一汽沾染任何核心技术。最后我强烈要求将淘汰的EA113发动机一并交付,用于其研发。其实在商战中,大众对中国车企的攻击远比三菱猛烈。

       回到三菱这个车企,他的航天发动机工厂的建成也标志着中国车企进入了萌芽阶段。因为国外公司提供的发动机,技术薄弱的车企可以进入开发车型的阶段。

       2003年,搭载4G63S4M的中华尊驰下线。他的诞生标志着民族品牌快速发展时期的到来。

       次年,搭载4G63S4M的奇瑞瑞虎下线。它也开始了它的汽车市场之旅。

       2004年,长城依托H3正式进入乘用车市场。凭借4G63S4M和长城卓越的品控,为今天的长城打下了一片天地!

       2005年,搭载4G18的F3正式上市,比亚迪也开始了造车之路。现在比亚迪在南方打了几十年仗,走出国门,给了那些看不起比亚迪的车企一记耳光!我想,如果没有三菱发动机的推动,恐怕比亚迪的发展还会推迟几年。

       其实三菱对中国车企的帮助远不止这些。众泰、陆风等很多没有强大R&D技能的车企,都摆脱不了三菱的帮助。奇瑞、长城、比亚迪的早期发展都离不开三菱发动机。相比于技术保密公开,我觉得。三菱对中国的帮助实际意义远大于理论意义!

       百万购车补贴

三菱车共有哪几种车型?

       中国汽车行业不可能真正的反垄断。

       目前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小到轮胎、玻璃、雨刮,大到天窗、发动机、变速箱,几乎全被清一色的外资企业把持着。跨国汽车公司一直标榜的国产化率的提高,是通过采购外资零部件公司在华分厂的产品来实现的;而自主品牌们一直吹捧的零部件配套国际化,也逐渐将中国自主零部件企业打入冷宫。

       接下来就几大零部件总成的外资占领情况给大家做一简要介绍。以下企业均为外商独资、控股或参股,企业的利润全部或部分流向了国外;而通过技术引进实现国产化的零部件公司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因为利润仍然留在中国。

       1、汽油发动机:

       毫无疑问,日本三菱几乎垄断了所有不能自产发动机的自主品牌汽车的汽油发动机供应。在中国整车市场占有率并不高的三菱公司在当时中国汽车界巨子仰融先生的牵线搭桥之下,1997年在辽宁沈阳设立航天三菱、1998年在黑龙江哈尔滨设立东安三菱,分别生产中等排量和小排量的汽油发动机,为当时的哈飞、东南、华晨等公司配套。随着1999年前后奇瑞、吉利、华晨、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的崛起,在它们建设之初都不能自产发动机的情况下,三菱在华投资的这两个发动机公司的业绩突飞猛进,着实赚了不少钱。

       据不完全统计,使用东安三菱发动机的车型有:比亚迪F3,华晨骏捷,东南蓝瑟、菱悦、希旺,哈飞赛马、赛豹,众泰5008,风行景逸,长丰飞腾……

       使用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的车型有:比亚迪F6,华晨尊驰、骏捷,金杯海狮,奇瑞东方之子,福特全顺,江淮宾悦,上海英伦TX4,帝豪EC8,东南菱悦、君阁、戈蓝,江铃陆风,海马3,柳汽风行MPV,长丰猎豹,长城哈弗、嘉誉,华泰特拉卡,北汽域胜、骑士,福田蒙派克、风景,郑州日产奥丁,中兴无限、威虎,曙光傲龙、旗胜……

       2、柴油发动机:

       在轻型柴油发动机方面,五十铃无疑是王者。这家日本柴油发动机和商用车巨头早在1984和1985年就在中国四川重庆和江西南昌分别成立庆铃汽车和江铃汽车,开始生产五十铃皮卡、轻卡和与之配套的4JB1发动机。随着福特全顺、福田风景等轻客的下线,五十铃发动机更是在轻客市场找到了蓝海。现在,中国几乎所有的皮卡、轻卡、轻客上用的柴油机都采购自五十铃或使用五十铃技术生产。

       在重型柴油机方面,美国康明斯公司则独占鳌头。这家美国独立发动机制造商仅在整机生产方面就在中国建立了4家公司:东风康明斯、西安康明斯、重庆康明斯、福田康明斯,配套范围则涵盖了东风、陕汽重卡、重庆铁马、福田欧曼等重卡企业,宇通、金龙、青年、中通等客车企业,以及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等工程机械企业。可以说,康明斯几乎垄断了中国高端重型柴油机市场。

       3、电喷系统:

       为了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排放要求,目前国内生产的所有汽车上都必须安装电喷系统。德国博世、美国德尔福、日本电装(属于丰田集团)几乎垄断了所有中国电喷市场份额,其中德国博世的市场份额一家独大,超过了60%。

       从自主品牌到外资品牌、从轿车到卡车、从汽油车到柴油车,中国消费者每买一辆车就会向上述三家外企贡献上千元的利润。

       4、重型变速器:

       美国伊顿、德国采埃孚两家公司不仅控制着全球重型变速器的研发和销售,更是几乎垄断了中国重型变速器市场。早在1980s中国改革开放伊始,伊顿和采埃孚就将重型变速器制造技术分别有偿转让给了陕西汽车制造厂和四川汽车制造厂,为当时同期引进的斯太尔重卡车型配套,两者后来演变为中国重型变速器市场的两大霸主:法士特和綦江齿轮(綦江县是凤姐的家乡)。

       现在,两家国际变速器巨头均已在中国设厂。美国伊顿1997年在上海独资设厂生产重卡变速箱,专注高端市场;2003年与法士特、湘火炬合资成立伊顿法士特齿轮(西安)有限公司,为中国重汽、东风、一汽、福田等厂家配套;2004年与一汽合资成立一汽伊顿变速箱有限公司,主要配套解放重卡。

       德国采埃孚1998年在苏州独资设厂生产客车用变速器,2004年与上汽合资设厂生产轿车用变速器,2005年在杭州独资设厂生产卡车用变速器,2010年又与多年的合作伙伴綦江齿轮实现合资进一步拓展中低端市场。

       无论中国重卡市场的竞争如何惨烈、利润率如何下降,潜伏在幕后的伊顿、采埃孚两家外企都会偷笑着坐收渔利。

       5、轿车变速器:

       丰田控股的爱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自动变速器生产商以及全球第5大汽车零部件公司,已经将触角延伸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各个角落。1996年合资成立唐山爱信齿轮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手动变速器,尔后于2003年变为外商独资企业;2004年合资成立天津艾达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生产自动变速器。

       据不完全统计,使用爱信变速器的外资品牌有:保时捷、悍马、雷克萨斯、沃尔沃、吉普、三菱、马自达、现代、起亚、铃木、菲亚特、阿尔法罗密欧、五十铃、日野、大发……

       使用爱信变速器的合资品牌有: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一汽奥迪、北京奔驰、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一汽丰田、广汽丰田、长安铃木……

       使用爱信变速器的自主品牌有:比亚迪、东南、长城、华晨、长安、名爵、荣威、一汽奔腾、东风风神、广汽传祺……

       亲爱的愤青们,如果要抵制日货请问我们能买什么车?

       6、汽车内外饰部件:

       以美国江森自控、德尔福(原通用汽车零部件分部)、伟世通(原福特汽车零部件分部)、法国佛吉亚为代表的跨国零部件巨头,不但为国内汽车厂商制造座椅、仪表台、扶手、车门内饰、车顶内饰、保险杠、车灯、雨刮、空调等内饰、外饰部件,更是在车型设计之初就参与内饰与外饰的设计。上述几家公司为几乎所有的国内乘用车生产企业设计、制造内饰与外饰部件。

       7、天窗系统:

       从高端的劳斯莱斯、宾利到低端的奇瑞、夏利,车上用的天窗竟然都来自同一公司——德国伟巴斯特。德国伟巴斯特1936年获得第一个天窗专利,现在在全球汽车天窗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伟巴斯特为几乎所有的国内合资品牌、自主品牌供货。

       8、轮胎:

       从低端的韩国锦湖、韩泰,到中端的美国固特异、意大利倍耐力、

       日本

       邓禄普、普利司通、优科豪马,再到高端的法国米其林,无一不是清一色的外资。国产轮胎的市场大多仅局限于微型车和商用车。

       9、汽车外观设计:

       不但会计师事务所领域有全球四大,汽车设计领域也有全球四大:博通、宾尼法瑞那、乔治亚罗、意迪亚,来自意大利的这4家公司为全球所有主流汽车公司设计过外观。

       博通一直是兰博基尼、菲亚特、玛莎拉蒂的稳定合作对象;宾尼法瑞那则与法拉利结为挚友,几乎垄断了法拉利的全部产品设计,1950s初还生产了27000部阿尔法罗密欧Giulietta车型,通用也是它的常客,请宾尼法尼亚设计了别克Lido50、凯迪拉克敞篷车、雪佛兰鲁米娜MPV、第二代大宇旅行家(即国产的别克凯越)等车型;大名鼎鼎的乔治亚罗则设计了大众高尔夫、帕萨特、奥迪80、布加迪、西亚特、菲亚特熊猫、朋多、乌诺、蓝旗亚Delta等多款经典车型。

       1996年宾尼法瑞那为哈飞汽车成功设计了“中意”微面,标志着全球四大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宾尼法瑞那先后又设计了哈飞赛豹、路宝、江淮同悦、奇瑞A3和M14、长丰飞腾等;乔治亚罗的作品则有华晨尊驰、骏捷、一汽奔腾、东风风神H30等;意迪亚则有第一代别克君越、陆风风尚、长安CM8、奔奔和海马3等作品相继问世;博通作品较少,目前只有昌河爱迪尔和奇瑞瑞麟G6。从2004年开始,它们干脆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目前宾尼法瑞那有1/3的业务来自中国,意迪亚的中国业务则占总收入的40%。

       10、发动机设计:

       奥地利AVL、德国FEV、英国Ricardo是当今全球三大独立发动机设计公司,再加上专注于柴油机领域的意大利VM,四家公司垄断了国内自主品牌的发动机设计。

       奥地利AVL是全球最大的发动机设计公司,向包括奔驰、

       宝马

       、福特、通用在内的几乎所有汽车整车及发动机制造企业提供发动机设计服务及发动机测试设备。AVL因2006年向奇瑞出售发动机技术而在中国一夜成名。其实AVL在中国的足迹源远流长,其创始人李斯特先生早在1926年到1932年就任教于上海同济大学;1987年,AVL协助机械工业部制定了《中国内燃机发展系列型谱》、《中国柴油机烟度排放标准》;1999年与国家科技部合资成立了厦门海腾发动机测试设备有限公司。目前AVL在中国的客户主要有:奇瑞、潍柴、锡柴、大柴、上柴、云内等。

       与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处于同一城市的意大利VM公司,上世纪曾为路虎揽胜、罗孚800、阿尔法罗密欧提供过发动机,现在使用VM柴油机的车型则包括凯迪拉克CTS、吉普大切诺基、自由人、雪佛兰科鲁兹、科帕奇、景程、克莱斯勒大航海家等。2004年开始,江铃、华泰、长丰、长城、上汽相继购买了VM的柴油机制造技术及关键生产设备后开始生产自己的柴油机。

       德国FEV早在1980s就开始向广西玉柴出售发动机技术,目前其在中国的主要客户包括:一汽、上汽、华晨、陆风、玉柴、云内等。

       英国Ricardo早在1930s就开始向伦敦巴士和法国雪铁龙提供柴油机,近些年的主要成就是为奥迪R8和布加迪威龙设计了DSG变速器、帮助宝马优化K1200系列摩托发动机、帮助迈凯轮设计了其第一款发动机M838T等。目前Ricardo在中国的客户包括:一汽、上汽、长城、力帆等。

       由以上事实我们可以轻易地看到,核心、关键零部件技术均被外资把持,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公司只能完成前期的市场调查、产品定义、外观及内饰设计,中期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检测,以及后期的经销商招募、销售管理等步骤。而其中前期的市场调查多是委托AC尼尔森等国际市场调查公司完成,外观设计多是委托意大利都灵街头多如牛毛的汽车设计公司完成,内饰设计多是委托美国江森自控等公司完成;后期的经销商招募的标准就更低了,不管以前卖没卖过车,也不管以前是卖电缆还是卖家电的公司,只要你有资金、认同我所谓的“企业文化”就能取得销售权。中国本土汽车公司越来越像电脑城的组装门店,只要能够“整合全球造车资源”,就能攒出一辆整车。

       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在发展的过程中选择了外包这一速成方式,但中国企业的外包跟外企的外包有着本质区别。外企是把自己不屑于干的流程外包给中国企业,而中国企业则是将自己不会干的流程外包给外企。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国家30年前就享受过中国当今高速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没有及时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至今还在充当发达国家制造基地的角色。

三菱菱帅EVO是什么意思?怎样分EVO1,EVO2?

       Evo.1:1992年9月7日正式发表亮相,并于当年10月19日限量发售的MITSUBISHI LANCER Evo.1是以搭载195匹马力之LANCER旗舰车种GSR为基础车种,进行改良而成的赛车道路版,当时在日本当地造成不小的销售热潮。 原本原厂只打算限量发行2500台,但由于不到3天即销售一空,于是原厂再追加2500台。最大马力250ps,

       Evo.2:LANCER Evo.1问世1年后的1994年1月17日,充分运用WRC参赛技术,进一步改良引擎性能及悬吊系统的EVO II隆重问世。不仅洗刷了Evo.1“速度优异但转向不良”的批评,且成功地转型成可随车手意识操控自如“全面型”的进化版本。最大马力小涨到260ps,最大扭矩仍旧是31.5kgm。

       Evo.3:Evo.1着重性能,Evo.2追求成熟,而1995年2月10日诞生的Evo.3,则在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飞跃。和前两代相比,Evo.3最大的改变在于外观,不论是前保杆、前下巴、裙脚、后包围及后尾翼等所有的空力套件均彻底焕然一新。重新设计的引擎活塞,改良的进,排气系统使得Evo.3的马力再涨10ps,达到270ps的境地,最大扭矩照旧是31.5kgm,以当时的机械水准看来,足以震撼业界。

       Evo.4:1996年8月23日,以新型LANCER为前身之Evo.4正式登场!Evo.3是将旧款车体改良使其更完美,但Evo.4却从头到尾都是全新设计。由于Evo.4新型车架的开发成功,基本的车体刚性向前迈进一大步,于是赋予更高潜力的引擎,再加上车辆周边配备刚性的提高,促使动力性能更能淋济尽致地发挥。 最大马力终于达到了日本本土量产车型马力上限的280ps,最大扭矩则狂涨至36kgm。

       Evo.5:1998年1月26日,在前代Evo.4两夺WRC总冠军后,更强悍的进化版本Evo.5隆重问世。 Evo.4在赛场上优异的表现刺激其它对手加紧脚步发展,为了继续保持战果,三菱在Evo.4的基础上提高了引擎扭矩并加宽轮距,使造出的Evo.5在整体操控稳定性上得到新的突破!其他如制动,悬挂,引擎都有改动,Evo.5很好的达到了三菱“进化论”中新的高度。最大马力280ps,最大扭矩小涨到38kgm。

       Evo.6:在1999年1月22日,为了适应WRC新的赛例规定,Evo.6正式问世。相比起Evo.5,Evo.6的改进重点放在了车身的外形设计上,重新设计的头唇,前保险杠等空气部件给人全新的视觉感受,不对称的进气口设计和双层可调尾翼更是酷味十足,个性到死。此外,针对前一代车架刚性稍有不足的弱点,Evo.6严谨地补强了车架。在悬挂套件上则全面启用锻造铝材,既保证了耐用性又减轻了整体重量。最大马力和最大扭矩均维持不变,与Evo.5相同,分别为280ps和38kgm。

       顺便一提全球限量仅2000部的Evolution Tommi Makinen Edition,这款为了纪念Tommi本人在WRC中四连冠的“6代半”Evo其实就是在Evo.6少做一点改进得来的,外形的空气动力套件有所不同,车内的座椅,标记等等都是Tommi版独有的。性能表现与Evo.6完全一样:强!

       Evo.7: 2001年1月26日,焕然一新的Evo.7在万众期待中降临。全新的外形设计引发颇多争议,但仍保有EVO系列车款的强悍气势。车头部分大致维持该系列的风格:引擎盖上的盾形散热口,令人倍感熟悉的向外拱出的前后叶子板,看起来更加凶猛霸气。尾翼的设计则由Evo.6的双层式回归Evo.5的单层设计。内饰方面,战斗意味也更甚以往,金属质感的中控台、Momo三幅式带气囊赛车方向盘还有Recaro特别版赛车桶座,显现出不凡的品味与气息。最大马力280ps,最大扭矩39kgm。

       Evo.7推出之后,三菱厂方尝试性地推出了Evo历史中第一款配备自动波箱的版本:Evo.7 GT-A。限量2000部发售,算是Evo中比较另类的一个孤本。

       Evo.8:2003年,喜欢用“极速快车”缔造“极速传说”的公路爆走分子们又有了新的“飞仔车”,Evo.8来了。8代Evo的实力为史上最强,简直非笔墨所能形容。280ps最大马力+40kgm最大扭矩+6前速手动变速箱+二代AYC系统+ACD系统+超强刚性车架,一切一切都是高性能车迷们的梦幻组合!在全球诸多汽车媒体的轮番测试中,Evo.8接连不断取得骇人成绩!三菱厂方再接再厉,顺势推出一款全面轻量化处理的赛车版Evo.8:Evolution MR。在此,三菱对MR的解释是:MITSUBISHI RACING。看来,汽车史上最成功的跑车进化传说还将继续!

蓝瑟翼豪陆神

       EVO全称Lancer Evolution,已有十余年的发展史,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进取,如今已成为三菱旗下最为著名的品牌之一。

       Evo.I

        1992年9月7日正式发表亮相,并于当年10月19日限量发售的MITSUBISHI LANCER Evo.1是以搭载195匹马力之LANCER旗舰车种GSR为基础车种,进行改良而成的赛车道路版,当时在日本当地造成不小的销售热潮。 原本原厂只打算限量发行2500台,但由于不到3天即销售一空,于是原厂再追加2500台。最大马力250ps,最大扭矩31.5kgm,是当时日本除了日产地平线BNR32 GT-R(NISSAN SKYLINE BNR32 GT-R)跑车外最快的四驱跑车。

       Evo.II

        LANCER Evo.1问世1年后的1994年1月17日,充分运用WRC参赛技术,进一步改良引擎性能及悬吊系统的EVO II隆重问世。不仅洗刷了Evo.1“速度优异但转向不良”的批评,且成功地转型成可随车手意识操控自如“全面型”的进化版本。最大马力小涨到260ps,最大扭矩仍旧是31.5kgm。

       Evo.III

        Evo.I有着重性能,Evo.2追求成熟,而1995年2月10日诞生的Evo.3,则在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飞跃。和前两代相比,Evo.3最大的改变在于外观,不论是前保杆、前下巴、裙脚、后包围及后尾翼等所有的空力套件均彻底焕然一新。重新设计的引擎活塞,改良的进,排气系统使得Evo.3的马力再涨10ps,达到270ps的境地,最大扭矩照旧是31.5kgm,以当时的机械水准看来,足以震撼业界。

       Evo.IV

        1996年8月23日,以新型LANCER为前身之Evo.4正式登场!Evo.3是将旧款车体改良使其更完美,但Evo.4却从头到尾都是全新设计。由于Evo.4新型车架的开发成功,基本的车体刚性向前迈进一大步,于是赋予更高潜力的引擎,再加上车辆周边配备刚性的提高,促使动力性能更能淋济尽致地发挥。 最大马力终于达到了日本本土量产车型马力上限的280ps,最大扭矩则狂涨至36kgm。

       Evo.V

        1998年1月26日,在前代Evo.4两夺WRC总冠军后,更强悍的进化版本Evo.5隆重问世。 Evo.4在赛场上优异的表现刺激其它对手加紧脚步发展,为了继续保持战果,三菱在Evo.4的基础上提高了引擎扭矩并加宽轮距,使造出的Evo.5在整体操控稳定性上得到新的突破!其他如制动,悬挂,引擎都有改动,Evo.5很好的达到了三菱“进化论”中新的高度。最大马力280ps,最大扭矩小涨到38kgm。

       Evo.VI

        在1999年1月22日,为了适应WRC新的赛例规定,Evo.6正式问世。相比起Evo.5,Evo.6的改进重点放在了车身的外形设计上,重新设计的头唇,前保险杠等空气部件给人全新的视觉感受,不对称的进气口设计和双层可调尾翼更是酷味十足,个性到死。此外,针对前一代车架刚性稍有不足的弱点,Evo.6严谨地补强了车架。在悬挂套件上则全面启用锻造铝模

       Evo.VII

        2001年1月26日,焕然一新的Evo.7在万众期待中降临。全新的外形设计引发颇多争议,但仍保有EVO系列车款的强悍气势。车头部分大致维持该系列的风格:引擎盖上的盾形散热口,令人倍感熟悉的向外拱出的前后叶子板,看起来更加凶猛霸气。尾翼的设计则由Evo.6的双层式回归Evo.5的单层设计。内饰方面,战斗意味也更甚以往,金属质感的中控台、Momo三幅式带气囊赛车方向盘还有Recaro特别版赛车桶座,显现出不凡的品味与气息。最大马力280ps,最大扭矩39kgm。 Evo.7推出之后,三菱厂方尝试性地推出了Evo历史中第一款配备自动波箱的版本:Evo.7 GT-A。限量2000部发售,算是Evo中比较另类的一个孤本。

       Evo.VIII

        2003年,喜欢用“极速快车”缔造“极速传说”的公路爆走分子们又有了新的“飞仔车”,Evo.8来了。8代Evo的实力为史上最强,简直非笔墨所能形容。280ps最大马力+40kgm最大扭矩+6前速手动变速箱+二代AYC系统+ACD系统+超强刚性车架,一切一切都是高性能车迷们的梦幻组合!在全球诸多汽车媒体的轮番测试中,Evo.8接连不断取得骇人成绩!三菱厂方再接再厉,顺势推出一款全面轻量化处理的赛车版Evo.8:Evolution MR。在此,三菱对MR的解释是:MITSUBISHI RACING。看来,汽车史上最成功的跑车进化传说还将继续!

       Evo.IX

        三菱公司于2005年3月3号开始发售三菱Lancer Evo9。Evo.9在外观方面相对三菱Lancer Evo.8 MR有了相当的改进,前脸中央的三菱标志台座被去掉了,更加气势逼人。前保险杠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为了使空调管道的冷却得以改良,Lancer Evo9特意在前脸挖出一个椭圆形的洞作为空气刮刀。后保险杠也在中央的下部做了一些形状上的改变,调整了车身下部空气整流效果,而从后方看去,整车的运动感也得以大大增强。优点:车身轻量化,过弯马步扎实。 缺点:低转扭力略为收敛。 2005年,当MITSUBISHI将新款Lancer Evo.概念车呈现在众人眼前时,几乎所有性能迷都在等待,而在MITSUBISHI的规划中,Lancer Evo.X将会在2007年正式登场!

       Evo.X

        Lancer Evo.X外观造型与概念车Concept X相似度高达90%以上,动力方面名机4G63从此下台一鞠躬,取而代之的是铝合金汽缸盖且新开发4B11引擎,在涡轮增压的加持下,直四2.0升发动机可输出超过300hp,传闻将以320hp现身,最大扭矩为42.0kgm;六速手排将是Evo.X的标准配置。 在操控安全的配置方面,Super AYC、ACD、S-AWC新四轮驱动系统都是标准配置,自排配备TWIN Clutch SST七档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方向盘后面有2个耳朵(变速杆)。变速模式分三段,分别为舒适、运动、竞速。在汽车静止状态下竞速模式需要长按3秒开启,以防误操作带来的起步超级加速给前车和自己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车身尺寸则较Evo.IX MR稍微大些,为4530×1830×1470mm,轴距小幅增加25mm,达到2650mm,因此内部空间挤进B级车队列。该车型原厂配置更加强调扭矩和操控,引擎声浪不及前代的激情但仍是同类性能车中的佼佼者。 国产Lancer在市场摸爬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只是最先一批国产Lancer的车标不是三菱,名字也不叫Lacner,而是东南菱帅(Lioncel)。菱帅曾经在国内是最热手的改装车,最简单得到EVO的办法就是直接改装菱帅,菱帅也一度成为热门。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菱帅的停产,车主新的外观标准,菱帅也已经慢慢淡出改装者的视线。但是到现在马路上还是可以见到大大小小改装过的菱帅。 之后三菱在东南投入的股份加大,于是国产蓝瑟(Lancer)终于回归原来的名字贴上了三菱的车标。可是蓝瑟只是在菱帅的基础上小改了外观,其他所有参数都基本相同,价格却高出1-3万。从菱帅到蓝瑟,运用的都是台湾中华汽车淘汰掉的技术和平台。EVO的fans们把它制造出来的蓝瑟和菱帅看作6代半,EVO6代的造型可见技术和平台的老旧,没有任何的三菱新技术在内。台湾都已经看不到这个样子的蓝瑟了,东南三菱也被骂声连连。之后随着国内市场的变化开始风行运动版,蓝瑟的出来了运动版。运动版比前车加装了尾翼和小包围、15寸铝合金轮毂、熏黑大灯、运动内饰等,售价又高了1万。最近还出了蓝瑟炫动版和号称自主研发的东南V3,还是一个技术层面,详细参阅东南汽车官方网站。 终于,东南汽车跟进了三菱的新技术。Lancer EX生产线投入到中国,采用全进口三菱铝合金引擎,是同类车中的少数,将会以较大的量投放中国市场。车前部仍采用鲨鱼嘴设计,但大进气口中间的一道金属梁使其更加内敛。自排车型采用三菱最新SST双离合七档变速技术。 同时Lanver Evolution中文定名为“翼豪陆神”,Lancer EX为“翼神”。成龙继续成为形象代言人。

       技术介绍

        一提到三菱的EVO,人们总是会想起它的速度以及出色的操控性能。三菱的增压54提供给它澎湃的动力,而它独特的四驱控制系统则是达到极高动态水平的关键。这套系统在即将推出的第十代EVO上,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下面就让我们来仔细地了解一下这套系统。三菱汽车公司开发了两套新系统套件将配备在今年秋季上市的新款第十代EVO上。S-AWC(SuperAllWheelControl:超级全轮控制系统)是一款非常先进的车载动态控制系统,可以控制每个车轮的传动扭矩。而双离合器SST(SportShiftTransmission:运动型换挡系统)是一款手自一体的变速器,可以使驾驶者在换挡的时候,没有了控制离合器的烦恼,从而使换挡更加的顺畅。『S-AWC系统的机械结构』这些系统延续了该公司的产品开发理念,不仅要为驾驶者提供更加卓越的操控性能,而且还要保证驾驶者拥有更加强大的安全保障。双离合器SST和S-AWC系统将赋予驾驶者更为直接的驾驶感受。它们都能够非常有效的根据路面情况将动力进行输出,并且通过“智能”地读取和反馈驾驶者的实时意图来保证卓越的车辆控制效果和稳定性。●S-AWC系统该系统不仅应用了ACD(ActiveCenterDifferential:主动中央差速器)、AYC(ActiveYawControl:主动偏航控制)和运动型ABS(运动型防抱死系统),还配备了ASC(ActiveStabilityControl:主动稳定控制系统),并将它们应用到了EVO的各个车型上。这四个组件的整合管理系统能够控制每个车轮的扭矩和制动力。S-AWC系统则应用上了偏航反馈控制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对每个车轮在各种驾驶环境中的效果进行控制,并忠实的执行驾驶者的操控信息,从而使驾驶者能够以足够的信心享受各种条件下的驾驶乐趣。『驾驶者能够以足够的信心享受各种条件下的驾驶乐趣』●双离合器SST三菱的新型手自一体变速器使用了双离合器系统来实现动力传输的高效性,使车子不仅拥有手动变速器的效果,而且还能够实现非常顺畅自如的挡位变换。在快速的升降挡过程中,由于双离合器所拥有的高效动力传输机构,使得它们不仅可以快速的加速,而且也能够保证良好的经济性。新的变速器还有三个不同的操控设置用来适应不同的路面情况,能够保证市区行驶的快速反应,而在城外快速路上,也可以实现线性的运动感受。○S-AWC(超级全轮控制系统)详解(1)系统概览S-AWC车辆动态控制系统整合了对于AYC,ACD,ASC和运动型ABS组件的控制,而同时还可以用来增加对AYC系统的刹车控制。因此,S-AWC不仅提升了动力输出和弯道效果,而且各种路况下的驾驶稳定性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配备了该系统的第十代新EVO不仅适合日常行驶,而且也更加适合紧急情况下的反应。(2)ACD(主动中央差速锁)主动中央差速锁使用了一种电子控制的液压多片式差速器。该系统能够最大限度的优化不同行驶路面的承受过载,从而在开启或锁止的情况下控制差速器的工作,优化前后轮的扭矩分配。这样,牵引力和转向反馈的平衡就可以实现最优的效果了。(3)AYC(主动偏航控制系统)AYC在后差速器上使用了一种扭矩传递机构,用来控制后轮的扭矩差以应对不同的行驶路面。这样,车辆的偏航问题就得到了有效的抑制,过弯效果也能够相应的得到提高。AYC还使用了限滑差速器来控制后轮的滑动,从而提高了牵引力的输出效果。作为整个系统最先应用在车辆上的技术,它在1996年四月份上市的第四代EVO车型上最先亮相。后来逐渐发展,并在2003年一月份上市的第八代EVO车型上正式配备。而这套系统当时被称为了超级AYC,因为它是在行星齿轮中应用上锥齿轮的第一款差速器,从而使其能够传输的扭矩增加了一倍。与应用在第九代EVO上的系统相比,第十代EVO将要使用的新AYC的优点在于通过使用偏航传感器对偏航情况进行控制,而且还能够对车轮施加制动力。由于它能够精确的控制车子在弯道上的动态效果,所以,它不仅能够有效的控制车辆在弯道的过弯表现,而且也能够精确的反应驾驶者的驾驶意图。(4)ASC(主动稳定控制系统)『在加速时通过对车轮在湿滑路面上的控制保证车辆拥有足够的抓地力』ASC系统能够通过将54的动力输出和对每个车轮的制动力进行控制,从而优化了车辆的牵引力输出,最终达到保持车辆稳定的效果。这个新系统要比上一代EVO的系统更加先进,因为它给每个车轮都配备了一个刹车压力传感器,从而能够更加精确的感知并控制制动力的输出。在加速时,它通过对车轮在湿滑路面上的控制保证车辆拥有足够的抓地力。此外,当车辆遇到了紧急情况或者方向盘突然被外力所干扰的时候,它还可以抑制滑动、稳定车辆。(5)运动型ABS系统(运动型防抱死制动系统)防抱死系统能够保证驾驶者对于转向的控制,并保证车辆在制动的条件下不会因为在紧急制动的时候或在湿滑路面制动时,发生轮胎抱死的情况。而依靠附加的偏航感应器和刹车力传感器,运动型ABS系统还能够提高第十代新EVO在过弯时的刹车制动效果。(6)S-AWC控制系统在ACD和AYC组件上应用的54扭矩和制动力信息能够保证S-AWC系统在车辆加速或减速的时候,更快的进行反应。而在该系统上使用偏航反馈系统也是史无前例的。该系统能够帮助车辆沿着驾驶者的意愿行驶。在偏航传感器传递了相关数据以后,该系统能够对比车辆的动态反应与驾驶者意图之间的差别,从而判断转向力的大小,修正动力的输出效果。通过AYC施加的制动力能够在左右轮之间实现扭矩的传输,从而保证车辆在极限效果下,AWC能够更好的控制车辆姿态。在转向不足的时候,AYC的新制动力控制系统能够对内侧车轮施加一定的制动力;而在转向过度的时候,则增加外侧车轮的制动力,从而使扭矩得到最优输出,保证车辆高效过弯,稳定出弯。整合管理的ASC和ABS系统通过控制S-AWC来保证在加减速、雪地路面上行驶的时候,车子的动态控制能够100%得到传达。该系统能够实现三种控制模式:干燥路面的TARMAC模式,湿滑或者颠簸路面的GRAVEL模式以及冰雪路面的SNOW模式。在驾驶者选择了最适合目前道路环境的模式以后,S-AWC就能够更好的控制车辆的姿态,并能够使车辆的极限性能发挥出来了。○双离合器SST(运动换挡变速器)『双离合器SST很好的避免了传递过程中的动力损失』(1)机械结构双离合器SST系统将单数的1、3、5挡和偶数的2、4、6挡分别设置在了两个传动轴上,每一个都单独与一个离合器相连。两个离合器都可以被精确控制,从而提高了反应速度,带来流畅性和无拖延的感觉。而且,在动力的输出表现方面,也相当顺畅。通过使用离合器而不是液力耦合器来传递动力,能够保证双离合器SST在结构上更加简单,避免了传递过程中的动力损失,从而使动力的传输更加高效,因此,燃油经济性更好。(2)驾驶模式双离合器SST系统可以使驾驶者选择三种换挡模式:普通,运动和超级运动模式,从而包括了各种驾驶环境的需要。a.普通模式用于市区行驶和其他的普通驾驶条件,普通模式会自动降低54换挡转速点,从而保证更加顺畅的换挡和更好的燃油经济性。b.运动模式在山区或者是需要54制动的情况时,运动模式能够提升54换挡转速点,加快换挡速度。这样就能更加迅速的表现出油门效果,以增加车子与驾驶者的沟通。c.超级运动模式与运动模式相比,超级运动模式能够在更高转速下保证非常轻快的换挡感觉。

闲聊车史:你不知道的东南汽车,一个“卧底”多年的合资品牌

       蓝瑟翼豪陆神 翼豪陆神 - 蓝瑟翼豪陆神(Lancer Evolution)简介:

        蓝瑟翼豪陆神是由三菱汽车(MITSUBISHI)研发制造,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布第10代,每一代EVO的名字都是由一个大写的罗马数字表示。EVO全系列配备了2升的涡轮增压式发动机和四轮驱动系统。蓝瑟翼豪路神是LANCER EVOLUTION中国官方的中文名称,也通常被称为Lancer EVO或Lancer 进化,而港澳台地区称之为枪骑兵。 

        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在九十年代初为了能够参加世界拉力冠军赛(WRC, World Rally Championship) 和美国赛车俱乐部专业比赛(SCCA,Sports Car Club of America)做了一个明智而又勇敢的决定,以旗下小型四门前轮驱动家庭轿车Lancer为蓝本,设计出了一款高性能四驱驱动运动轿车,这便是三菱汽车的旗舰之作Lancer Evolution。十多年来,EVO几经升级换代,从最初的EVO一直发展到现在最新的EVO X,在这艰辛的成长过程中,EVO不负众望,1996-1999连续四年勇夺WRC年度冠军,一举成为当时WRC中最强悍的奔跑机器。Lancer Evolution的名字红遍全球,它不仅在WRC赛场上屡有展获,而且在诸多追求高性能跑车的速度迷心中,也是一款离梦想最近的超级街车。从诞生开始,EVO就是一台充满比赛血统的运动车,无论是在汽车拉力赛还是场地赛甚至坊间的黑夜飚车,EVO都有不俗的表现。 

        EVO最早只在日本市场销售,第七代之前的EVO是三菱汽车专为世界汽车拉力赛WRC研发的,为了符合WRC比赛规则,EVO使用与LANCER其他系列相同的一体化承载式车体结构。 由于水货市场的大量需求,从1998年开始,通过著名的汽车改装公司RalliArt在英国的销售网络, EVO被引入到欧洲。2003年,斯巴鲁(Subaru)Impreza WRX系列车型在美国市场取得的成功,于是三菱汽车决定向美国出口第八代EVO,斯巴鲁是三菱汽车在日本以外市场的直接竞争对手。

        翼豪陆神 - 初露锋芒的Evo I:

        在1992年9月7日正式发表亮相,并于当年10月19日限量贩卖的MITSUBISHI LANCER EVO I ,是以搭载195匹马力之LANCER旗舰车种GSR为基础车种,进行改良而成的赛车道路版,当时在日本当地造成不小的销售热潮。 

        基于锁定WRC参赛的开发理念,因此引擎率先大幅地提高动力,以2.0L DOHC 16气门的涡轮增压4G-63型引擎取代GSR之4G-93型(1.8L涡轮引擎)。动力比VR-4足足提高了10匹,250PS/6000rpm的最大马力更是超越GSR达55匹之多。再加上轻量化车体,而得以实现了4.96kg/ps的马力重量比。除了动力外其余部位也全面地改良为期改善车辆的操控性,除了加强全车的刚性外,更用上铝合金引擎盖以追求轻量化。 悬挂 系统也全面加强用上较富运动气息的制品,以提高操控性能。 传动系统 采用上MITSUBISHI独自开发的黏性连轴器VCU(Viscous Coupling)和中央 差速器 组合的全时四轮驱动,后轮则配置VCU的LSD,再加上密齿比变速箱及双活塞卡钳的前通风碟刹,威力更是如虎添翼。车身外观方面,大型保杆、独特的引擎盖通风孔设计以及后方粗犷的扰流板,再配上15英寸6爪轮圈及195/55R15的跑胎,充份洋溢名符其实的战斗造型。原本原厂只打算限量发行2500台,但由于不到3天即销售一空,于是原厂再追加2500台。 

        为了提高引擎冷却效率之大型开口部的前保杆及引擎盖通风孔是EVO的特色之一。配置有第三刹 车灯 之大型后尾翼是EVO最大的特征。配置MOMO制真包3幅式 方向盘 。 座椅 采用RECARO式赛车椅。 RS车型因节省装备而成功地轻量化达到4.68kg/ps的马力重量比。

        翼豪陆神 - 操控性大幅改善的Evo II:

        LANCER EVO I问世1年后的1994年1月17日,充分运用WRC参赛技术,进一步改良引擎性能及悬吊系统的EVO II隆重问世。其不仅洗刷「速度优异但转向不良」之批评,且成功地转型成可随车手意识操控自如之「全面型」的进化版本。排除第一代的缺点,二度进化的EVO II历经诸多的变更。 

        首先4G-63型引擎因排气管压力的改良,以及气门扬升量的提升后,马力提高10匹而达到260匹,而且,随着马力的升级,密齿比变速箱的1、2档更加紧密,兼顾加速性能改良同时,3、4档也进一步采用双锥形同步系统。另外,并将离合器压板的材质改良,使其在操作及耐久性上均有长足的进步。小标 轮胎 尺寸的变更也是重要的关键。 

        EVO I所搭配的是195/55R15的轮胎,而EVO II则用上205/60R15的轮胎,因此后叶子板也进行加宽工程。另外,轮距加大10mm,前、后轴距分别加大15mm、10mm,以改善稳定性。悬吊系统包含防倾杆、摇臂、避震器等均施以细部改良,大大提升了弯中的极限性能。来令片的改良加强了制动性能,1.5向机械式LSD的大胆采用,大幅提高过弯时的可控制性。外观方面,前保杆加上了下巴,后翼形状略为变更,轮圈采用与WRC参赛车相同的OZ五爪式制品,整体的成熟度更上一层楼。简而言之,EVO II即追求彻底成熟的房车,GSR与RS合计限量上市5000台。 

        前保杆下方追加大型包围,让EVO II更具动感。后尾翼略为垫高,后雾灯列为标准配备。驶舱与EVO I一样,方向盘依旧为MOMO制品。RECARO赛车椅的造型变更,包覆性变佳。RS的不同在于 后视镜 与车身不同色,且车身涂装仅有白色而已。

        翼豪陆神 - 空力性能长足进步的 Evo III:

        EVO I着重性能,EVO II追求成熟,一般均认为已臻完美的境界。但大家不要忘记,EVO车系是专为挑战WRC而诞生的,为求克敌制胜,丝毫不能停止进化。因此,1995年2月10日,MITSUBISHI再度推出EVO III。

        既是挑战WRC用车,其性能的发挥本应更胜于前一型车,否则徒失意义。因此,此一EVO III在空力性能、引擎性能等的要求远远在EVO II之上。 

        EVO III最大的改变在于外观。不论是前保杆、前下巴、裙脚、后包围及后尾翼等所有的空力套件均彻底焕然一新。换言之,在增加下压力及大幅改善空气力学的目标下,得以因应更高速的挑战。前下巴左右两侧多设了进气孔以改善煞车系统的冷却性。后尾翼加大至与车体同宽,以确保更佳的下压力。上一代虽已发挥出260匹的优异动力,基于WRC挑战之考虑,必须备有更充足的动力不可。 

        因此,首先就是改良活塞,使压缩比由原来的8.5提高为9.0,并将涡轮形状重新设计,提高在高转速域时的动力表现。再者,排气系统管径加大,以降低回压,使得马力增加10匹而达到270匹。其以2.0L的排气量发挥出270匹的动力,除了令人吃惊以外,的确也震撼业界。EVO III是结合EVO I、EVO II之大成而迈入更高层次的「飞跃」车种。EVO III计有轻量化的RS与豪华版的GSR二种车种,限量上市5000台。 

        前保杆、下巴、侧裙等空力套件焕然一新的EVO III。大幅增加下压力的后尾翼,第三煞车灯的位置改至下方。全新设计的MOMO三幅式方向盘。座椅材质改用具防火功能的运动纤维RECARO赛车椅。纯竞赛用的RS达到可怕的4.4kg/ps马力重量比。

        翼豪陆神 - 展现终极动力280匹的 Evo IV

        1995年10月,市售版LANCER实施大改款,一度传出EVO款式就此寿终正寝的消息,然而,除非MITSUBISHI宣布退出WRC,否则EVO即无消失之可能。1996年8月23日,以新型LANCER为前身之EVO IV正式登场!EVO III偏重于将旧型车体改良使其更完整,但EVO IV却是全新设计。此乃意味着,由于新型车体的开发成功,基本的车体刚性向前迈进一大步。由于车身刚性的更为加强,于是赋予更高潜力的引擎,再加上车辆周边配备刚性的提高,促使动力性能更能淋济尽致地发挥。 

        针对比赛而设计的EVO IV与前三代不同的是,EVO IV是以参赛为考虑而生产的全新车型,前三代则是先有市售版再进行改装,所以在基础车型上EVO IV的可塑性更高。大型化的中央冷却器、降低损耗的 进排气系统 、双涡流涡轮以及高角度凸轮轴的采用等,成功地发挥280PS的最大马力。引擎以外,尚采用前16、后15之通风碟,同时也采用全新设计的密齿比变速箱。后方采用新开发之多连杆悬吊系统,大大地提高操控稳定性。 

        外观方面,采用上空气力学更为优异的空力组件,夸张的前保杆、两盏超大圆形雾灯、更为高耸的后尾翼以及16多爪式OZ轮圈,使得EVO IV的战斗气息更甚。以新型车体为前身改良的EVO IV是从基本性能改良的「新世代进化」车型,包含GSR/RS两种版本,限量上市6000台。 风貌焕然一新的EVO IV,前下巴配置翼状的霸气。后方最大特征在于高耸的后尾翼。MOMO三幅式方向盘与上一代一样,配色略有不同,仪表板采用白底黑字。座椅采用防滑类麂皮的RECARO制品。RS设定为采用高密齿轮比的变速箱,马力重量比为4.5kg/ps。

        翼豪陆神 - 乘性能标准更臻完美的Evo V:

        驾驶新世代赛车EVO IV在WRC中缔造佳绩的Makinen,连续2年蝉联车手冠军,大大激发MITSUBISHI的野心。因此,在EVO IV问世后的1年半,即1998年1月26日,第五代的进化版本EVO V隆重地问世。 

        EVO IV在赛场上优异的表现令其它对手更加紧脚步发展,为了继续保持战果,MITSUBISHI改善了引擎扭力并加宽轮距,EVO V在整体操控稳定性上更为升级,再加上大尺寸Brembo煞车系统的采用,让EVO IV得以进一步化身为更成熟的EVO V。扭力小醴提升的EVO IV引擎动力在涡轮排气口的扩大、活塞的轻量化、散热器及油冷却器的大型化得效下,最大马力仍维持280匹,但峰值扭力则由EVO IV的36kgm提高为38kgm,因此变速箱也全面地增强以符合需要,这对于在赛程中成绩的缩短帮助菲浅。悬吊系统方面,前、后臂的延长、后摇臂之各个固定点的变更而促使轮距加大,前方采用倒立支柱式的悬挂设计,轮胎也改为225/45ZR17规格,煞车系统使用尺寸加大之前174活塞卡钳、后162活塞卡钳的Brembo制煞车系统(RS选配),增进无比的制动力。外观上除了铝合金制引擎盖、宽型叶子板采用以外,空力套件也焕然一新,如后方使用水平翼可四段整的扰流板。限量上市6000台的EVO V堪称「完美成熟」的境界,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进化的脚步并不会就此打住。 

        轮距的加大是EVO V最大的特征,前下巴亦同步加大。后尾翼采用水平翼四段整的设计。与EVO IV一样的驶舱设计,排档头变得较小且加了红边。新样式的RECARO制SP-JJ型式赛车椅,采用独特的针织布。 RS车种之17Brembo煞车系统及17大脚均列为选配。

        翼豪陆神 - 外观全新设计的Evo VI:

        1999年WRC新规定的内容是,空力套件必须于车体之内,所以EVO VI除了倾全力消除前保杆和后尾翼的突出部外,并实现与EVO V同水平的冷却效果与空力性能。车牌位置的修改、雾灯的小型化及独具特色之半球状的雾灯罩等而增大冷却开口的面积,并多多少少地减少些风阻。至于虽然将后尾翼小型化,但双翼片,确保了充足的下压力。

        不过,由于这种方式使油温上升,故气冷式机油冷却器规格加大,增加23%左右的散热量,同时采用从前保杆的进气口引入冷却空气,并从侧面排出热气的设计。再者,并改良冷却水管路,增加循环水量,而大大地增进整个引擎的冷却性。此外,油底壳形状也加以改良,以因应油温的增高。 

        RS车型还采用世界最早之钛、铝合金涡轮。此曾经在WRC战场上试炼过,由于十分轻巧,不但减少大约50%的回转惯性力矩,同时改善引擎反应性。而在传动系统方面,离合器因承受强大扭力而进一步升级,并将双板式离合器列为RS车型的选用配备。这种双板式离合器使用耐久性优异的超耐热硬度合金材质,可耐传动扭力达标准型离合器1.3倍以上。悬吊系统也施以改良EVO V着眼于抑制侧倾的设定,但EVO VI则着重于上下弹跳的减震器。为了达成此一目标,EVO VI变更悬挂几何角度,降低防倾杆中心高度,增加轮胎接地性能。后方不单是传统的铝制悬梁而已,就连后摇臂、拖曳臂、传动轴等全部改为锻造铝材,以实现轻量暨高刚性的目标。车体补强作业亦是EVO历来最严谨的,前后车窗周边以及后行李箱周边约增加了130点的焊接点,引擎室内的钢板厚度也加厚,并在接合处使用工业胶水再次补强,使得车体的刚性有更长足的进步。 

        与EVO V之GSR车种一样,Brembo煞车系统列为标准配备,并改良卡钳形状来增进刚性。轮胎方面,GSR:225/45ZR17、RS:205/60R15规格均为标准设定。随着Makinen夺下四连霸的车手冠军,LANCER EVOLUTION的声誉如日中天,限量7000辆的EVO VI早已销售一空,在年底的东京车展中曾展出EVO VI的Makinen纪念版--EVO 6.5,并将于2000年正式贩卖。 

        车牌设置于侧面主要在于提升冷却性能而非美观效果。为了迎合比赛规定的车头造型显得格外保守,但冷却性能远在EVO V以上。为期符合赛车规格而缩减车辆空力套件宽度,但又要确保空力性能,于是后尾翼采用双翼片的设计来增加下压力。内装格局几乎没变,最大的变更点在仪表板改为黑底白字的设计。座椅与上一代一样,差异在于颜色的更换。

        翼豪陆神 - 全面大改款,引爆狂野的Evo VII:

        由于Lancer车系的全面大改款,牵动着极受车迷们注意的EVO VII之发展,因此在Lancer大改之后,EVO VII会是以什么样的面貌推出众说纷纭,不过这一切在2001年1月26日EVO VII在日本正式发表之后豁然开朗。 

        EVO VII的外观是以全新改款的Lancer Cedia为基础,但仍保有EVO系列车款的强悍气势。车头部分大致维持该系列的风格,引擎盖上的盾形散热口,令人感到熟悉向外拱出的前后叶子板,看起来更加霸气。尾翼的设计则由EVO VI的双层式回归EVO V的单层设计。内装方面,战斗气息自然也更甚以往,否则怎敢称为「进化」,造型上以Lancer为基础,但所采用的材质与配置,都非常具有运动风格,金属质感的中控台、Momo三幅式附气囊的跑车方向盘还有Recaro专为其设计的赛车座椅,显现出不凡的气息。动力系统上,虽然仍是采用型号4G63的2.0升DOHC涡轮增压引擎,且碍于日本法令280ps的马力限制,进化方向朝扭力发展,在涡轮增压器、散热系统的改良与零件轻量化像是凸轮轴中空设计之后,榨出惊人的39.0kgm/3500rpm最大扭力,堪称世界之最。不过相当可惜的是,EVO VII并没有如车迷所预期地装上六速手排变速箱,仅仅搭配成熟度高的五速手排变速箱。 

        虽然EVO VII没有搭载六速变速箱,不过却搭载了全新开发的ACD(Active Center Differental)主动式电子中央差速器,以电子方式控制可变多板离合机构,效能较过去的VCU式高出三倍之多,再搭配上原有的AYC(Active Yaw Control)主动式偏向控制系统,在路感的回馈以及循迹性能的表现上有大幅的提升。接着在车身与底盘部分,虽然EVO VII在车身尺码上不论是车长、车高还是轴距都较EVO VI来得大,但轻量化的工作一点也不马虎,悬吊系统与 车架 一律采用锻造铝合金材质,再加上于接合处处的补强工作,使得EVO VII的刚性大幅提升,抗曲性能较上一代高出1.5倍之多,车身重量却只有增加40kg。E VO VII的悬吊系统仍然采用前麦佛逊支柱式,后多连杆式设计,但为因应车体的扩张,在悬吊支臂与衔接部位都做了强化,并增加避震行程,以达到惯性中心高度最佳设定。煞车系统采用Brembo制通风碟,前17后16设计,再搭配上Sport ABS,不仅煞车效能提高,弯道中的制动更加安定,轮胎尺寸更增至235/45 ZR17,操控表现更胜以往。

        翼豪陆神 - 增加霸气的 Evo VIII 

        三菱Evo VII发布不过一年多,喜欢?极速战车?的人又有新的期待,Evo VIII(简称Evo 8)已经来了。280匹的马力,极速战车Evo 8的出现肯定让车迷心中荡起阵阵涟漪。 

        从照片上看,Evo 8车身和Evo 7相比,更为盛气凌人,最大的改动是它的车头,有人说新的车头造型像?鲨鱼?,也有人说它很像?雷诺?新车款的设计。目前的Evo 7总是让人觉得太?四方?了一点,显得有些呆板,E8增加了后面挡风镜的玻璃的倾斜度,看起来更有流线感。 

        机械方面,它采用了一套六前速手动排档,比以往的5前速排档更有利于性能发挥和增加驾驶乐趣。 在马力方面,入门版的Evo 8引擎容积达280匹,但扭力会稍微增加到39.8kgm。 从我国近期的停车场赛车来看,E7的技术已经非常高超了,许多电子配备大大帮助了车手在车道上的灵活表现,尤其是防滑控制,Evo 8可以说登峰造极。据说Evo 8在动态测滑控制方面更上一层楼,在经过全新的调校之后,驾驶起来车子更加稳。看来,Evo 8的车手们肯定又能在赛车场上扬威,给其它对手更大的压力。Evo 7推出后,许多行家投诉油箱太小,E8设计师显然听取了这些意见,新的油箱加大了7公升,更有利于车子在赛车场上的表现。 

        Evo的宿敌斯巴鲁Impreza STi最近也推出新版本,新的STi最大马力输出达265匹,逼近Evo 8,相信在赛车场上又可以看到一番激烈的龙争虎斗。

        翼豪陆神 - 回归7代外形的三菱 Evolution IX:

        三菱公司于2005年3月3号开始发售三菱Lancer Evo9。Evo9在外观方面相对三菱Lancer Evo8 MR有了相当的改进,前脸中央的三菱标志台座被去掉了,更加气势逼人。前保险杠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为了使空调管道的冷却得以改良,Lancer Evo9特意在前脸挖出一个椭圆形的洞作为空气刮刀。后保险杠也在中央的下部做了一些形状上的改变,调整了车身下部空气整流效果,而从后方看去,整车的运动感也得以大大增强。 

        三菱Evolution 有何独门武器? 

        EVO身上有两件三菱的独门密技--ACD和AYC。 ACD是?主动电子式差速器?(Active Center Differential)。三菱曾经宣称有了ACD及主动偏航控制AYC(Active Yaw Control)的帮助,可以重新定义转弯的极限。换句话说,可以用更快的速度,更准确地掌握转弯的弧线。 EVO的电子控制系统能够容许车辆剧烈反应,正确地掌控方向机柱传来的讯息,钢制离合器也更耐久。 

        在EVO上,ACD和AYC受相同的电脑控制;因ACD可以增强路感回馈,所以ACD负责控制舵角和车速,以及驾驶者踩踏油门的变化而提前反应。 

        同时,ACD所感测到的资料也会在同时间内传给AYC,当ACD将滑移减到最小的时候,AYC就会给于车辆最大的转向值,两者搭配的天衣无缝。

        翼豪陆神 - 真正的进化Evolution X:

        EVO X的外形向比上一代是一个真正的进化论,这次的EVO一改上一代略显朴实内敛的风格,凶悍而充满侵略性的前脸,已成为新一代的三菱汽车的家族式前脸。巨大的倒梯形水箱格栅,加以镀铬边框的装饰,两边的犀利的熏黑前灯,简洁而刚硬的线条勾勒出富有力量感的车身。 

        EVOLUTION X稍稍上挑的腰线,低矮的车身和18英寸BBS 锻造铝合金轮毂高性能轿车的身份显露无遗。尾灯的形状和前大灯相呼应,紧凑的尾箱上搭配巨大的扰流板,也是EVO一贯的设计风格。在车身尺寸与上代相比也有所提升,轴距达到了2650MM,长宽高:4510/1810/1480mm,内部空间也更宽裕,另外加宽的轮距也有利于车身的稳定。 

        运动性能当然是衡量EVO最终标准了,在动力能力上说,EVO和它的外形一样凶悍。虽然还是那台红头直列四缸2.0L发动机,但是在双涡轮增压器和MIVEC技术的帮助下,输出功率和扭矩分别达到了惊人的217KW和366N-m。能帮助EVO在4.9秒内完成百公里加速测试。与上一代EVO不同的是,在3000转到7000的这个区间,它的动力输出已经摆脱了暴躁的过去,转而以一种更为线性的理性路线来体现它的内力。 

        这样的凶悍而澎湃的动力还不是全部,与之相搭配的是一台TC-SST双离合器运动换档模式变速器,能带来闪电般的换挡速度的同时,依然保留了汽车的操作便捷性,而且配以换挡拨片的帮助,更能让你享受赛车般的驾驶乐趣。在操控方面,三菱一直引以为傲的超级四轮控制系统(S-AWC)是EVO能轻易驾驭各种弯道的保障,这是一个将ACD (主动中央差速器)、AYC (主动横摆控制系统)、ASC (主动稳定控制系统)、运动版ABS(防抱死制动系统)4个独立系统集成控制的四驱系统,使车身控制和稳定性完全超越上一代的水准。 

        EVO内饰颜色以黑色为主搭配少许银色装饰,中控台设计非常简约,除了中间的大尺寸显示屏和下面的空调控制旋钮以外,几乎就找不到其他功能了。但这种简约的设计与它纯粹为驾驶者打造的设计理念相得益彰。另外前排的RECARO高档跑车座椅包裹性也相当不错。遗憾的是内饰材料都是档次不高清一色的塑料材质,所幸细节做工还是相当不错的。另外650瓦 RockFord Fosgate 9扬声器顶级音响系统也让你在享受驾驶乐趣的同时也可以置身与美妙的音乐之中。而EVO提供的7安全气囊也能给与你最周到的保护。 

        对于一款已经历经了十代的车型来说,这一代EVO并没有抱着自己辉煌的过去止步不前,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外型上,跟上一代相比又是一次彻彻底底的进化。 蓝瑟翼豪陆神 @2019

中国看到的三菱是合资的还是进口的?请介绍一下

       如今的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老牌的车企已经濒临破产或者以及被收购,国内目前的众多的汽车品牌中,有一个自主品牌非常独特,因为它本身是合资汽车品牌,多年来却一直被当成自主品牌,你们知道是哪个嘛?没错,它就是东南汽车,今天咱们就来盘一盘福建东南汽车的发展史。

       早在1959年福建就开始制造汽车了,1966年造出第一辆汽车,期间还生产过多年的轻型货车以及农用车辆。但是多年的发展福建汽车厂并没有壮大起来,直到1992年福建汽车工业集团正式成立,然后和台湾裕隆集团旗下的中华汽车合资成立了东南汽车,双方各占股50%。

       由于中华汽车本身是依靠三菱的技术,所以前期东南引进了得利卡车型,2001年东南年产销量已经达到3万多台,2003年以三菱蓝瑟为原型打造的东南菱帅正式推出,在当时这款车的整体性能相当不错,改装潜力也挺大,他的到来使得东南汽车在2003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从2005年开始,在无新款车型推出的情况下东南汽车的销量开始大幅度下滑,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不过瞌睡就有人送枕头,2006年4月三菱入股了东南汽车,整合后三菱和中华各占股25%,东南占股50%。和三菱合作后首款悬挂三菱车标的蓝瑟上市了,由于本质上只是菱帅换了一个车标和外壳,技术上并没有明显的升级,而价钱却比之前的菱帅贵了差不多两万,再加上当时海马福美来、伊兰特等车型都在纷纷降价,蓝瑟的低价优势也荡然无存。

       蓝瑟失败之后东南又引进了三菱的第二款车型——戈蓝。并准备借此车型达到翻身的目的,可惜的是,东南的愿望再次落空了,戈蓝的表现也不尽人意。直到在2007年东南三菱请来了成龙大哥为做代言,可能是名人效应的原因,当年的东南的总销量达到了6万多台。

       经过了两年多的努力东南发现,完全依赖三菱并没有太大的效果,于是在2008年东南重拾东南自主品牌,首款车型就是V3菱悦,售价在5.98-7.08万元,较低的售价让东南汽车在2009年销量达到历史最高的8万多辆,其中V3菱悦的销量占了接近6成。

       2009年东南三菱引进以EVO为原型打造的翼神,这款令人瞩目的紧凑型轿车在2010年的销量为2.4万辆,对于当时式微的东南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了,其实当时翼神不能热销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1.6L的车型,当时1.6L的车型可以享受3000元的节能补贴,而东南三菱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已经是2013年,这时候节能补贴早已取消。

       在三菱翼神之后,东南三菱就再也没有推出过新车型,东南汽车似乎又把重心转回自主品牌,趁着国内SUV的热潮,相继推出了DX7和DX3两款SUV,或许是得益于意大利宾尼法利纳亲自操刀设计的外观以及三菱的技术底子,东南DX7和DX3两款车上市之初还是挺受欢迎的,只用两月左右就跻身“万辆俱乐部”,但由于国内SUV市场的竞争太过激烈,所以DX7和DX3最终还是沉寂在市场的浪潮中。

       如今的东南汽车在市场上并没有太多的存在感,大家都听过也知道这个品牌,但是却没有多少人会去买这个品牌,这或许就是目前东南汽车最大的无奈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广汽三菱劲畅和三菱速跑是同一车型吗

       三菱汽车在中国曾经风光过一阵,但你有多久没听到过这家制造商的声音了?看看大众、本田、通用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志得意满,你就会知道,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有一家可靠的中国伙伴是多么美妙的事。如果哪家跨国公司没有靠山,那八成要惨淡经营外加浪迹天涯了。这五六年来,三菱汽车就这样一直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在销售量最大的两个细分市场—紧凑型车和中高级车市场,尽管这家日本第四大汽车公司投放了蓝瑟和戈蓝两款旗舰车型,但月均几百辆的销量几乎成为这两个细分市场表现最差的车型。另外两款国产SUV车型也因为合作伙伴长丰汽车被并购而停产。三菱汽车如今正在奋力争取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在11月12日它和合作伙伴东南汽车一起发布了最新款的蓝瑟?翼神车型,定价要比福特福克斯、丰田卡罗拉的同等排量车型至少便宜2万元。将手中的王牌车型低价入市,这几乎是三菱汽车能打出的最后一张牌了。东南汽车副总经理田边尚裕 去年初来到中国,其责任是来拯救在中国已经奄奄一息的三菱品牌。但是,其上任后推出的首款车型三菱君阁今年上半年仅售出1550余辆。现在,东南汽车和三菱汽车都不愿过多谈论这款高调上市的救兵了。紧凑型车蓝瑟?翼神成为最新的救命稻草。蓝瑟系列车型有着足以自豪的历史。蓝瑟EVO在WRC赛场经典神话一直为全球车迷所津津乐道。自从1973年上市以来,蓝瑟家族已经为三菱汽车带来了超过700万辆的销量,是其最畅销的车型。不过,好汉不提当年勇,蓝瑟?翼神要想拯救三菱汽车难度不小。今年上半年,三菱在中国的国产车型不足2万辆的销量,尚不及大众汽车最古老的车型捷达在中国一个月的销量,也仅相当于销量稍小的福特的1/10。事实上,三菱汽车在中国曾经有着不错的表现。2003年,三菱汽车在中国的销量达到14.5万辆(其中主要包括帕杰罗约3万辆、赛马2.3万辆、菱帅3.4万辆),销量已远超当时大名鼎鼎的广州本田11万辆和东风日产7.4万辆。当时,三菱通过出售发动机和专利就赚足了钱。其在沈阳和哈尔滨的合资发动机公司航天三菱和东安三菱,装备着金杯阁瑞斯、新中华、福田风景、奇瑞东方之子、长城哈弗、东风风行等近20款国产车型,年销量接近15万台。然而,在漂亮的销售数据和可观的利润背后,除了北京吉普生产的帕杰罗?速跑和欧蓝德之外,众多与三菱有着深厚血缘关系的车型,无一挂着三菱的车标。更郁闷的是,三菱在中国十多万辆车都是经过东南、北京吉普、哈飞三个销售渠道销售,而从三菱销售网络出售的车辆数目为零—三菱在中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销售网络。这种与丰田、本田及日产截然不同做法的直接后果是,三菱要想在中国再进一步,就变得非常困难。从2003年起,丰田、日产及铃木等日本汽车制造商纷纷斥资与中国的大型汽车公司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广州汽车及长安汽车等组建合资公司,并大举建造生产厂房,铺设销售网络,投放国产车型,销量不断上升。而此时,受隐瞒汽车质量问题丑闻影响,三菱>>汽车的财务状况和品牌形象都跌入了历史的最低点,连续两年亏损近20亿美元。但2004年,三菱还是在北京车展上宣布了一个振兴计划:依托中国市场,完成自我救赎。当时中国已是三菱汽车全球第二大市场,仅次于日本。根据这个计划,三菱汽车计划在今后四年内(到2007年底)在中国推出11款车型(占其全球车型的1/4),设立300家销售店,销售30万辆新车,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此外,三菱还计划将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厂、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制造厂的三菱发动机现有年产量提高两倍,达到30万台,成为亚洲地区零部件供应的基地。可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却并没有兑现。由于资金短缺,尽管三菱汽车分别以技术、专利等作为出资,获得了福建东南汽车和湖南长丰汽车各约20%的少数股份,并顺利让这两家公司生产的三菱车型理直气壮地挂上了三菱的标识。但受制于在合资公司中的话语权微弱及合作伙伴实力不强,在脱离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BBDC,现北京奔驰,双方合作终止)强大的销售渠道后,三菱汽车的销量急剧下降,推出的几款车型,特别是轿车车型乏人问津。到2007年底,中国汽车的总销量已经超过800万辆,但三菱汽车不仅没有实现四年总销售30万辆的目标,也未能实现2007年13万辆的销量目标—即便实现,与四年前还有近2万辆的差距。而到了今年,三菱汽车在中国的处境更为尴尬。其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之一的长丰汽车,已经被广汽集团吞并,其与长丰汽车签署的技术转让协议,也已于今年6月到期,未来双方能否继续合作,还是一个未知数。在这种情况下,三菱汽车把希望放在东南汽车身上。今年前10个月,东南汽车凭借流着上一代三菱蓝瑟血统的V3菱悦月均近7000辆的出色表现,已提前3个月完成了全年的8万辆目标,增速十分可观。可以看出,此次蓝瑟?翼神的低价入市策略,很大程度是汲取了V3菱悦的成功经验(三菱和东南此前还真没有成功的案例)。V3菱悦5.98万元起的售价确实很有诱惑力。不过,东南汽车今年的出色表现,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其遍布全国的超过100家销售网点,但截至9月底,三菱品牌国产车的经销商还不足20家—尽管其宣称计划在2010年扩展到100家—这微不足道的销售网络,能为三菱汽车交出一份迷人的成绩单吗?还有一个不确定因素是,其倚重的合作伙伴东南汽车也自身难保,随时有可能被雄心勃勃的北汽集团和广汽集团吞并或瓜分。如果三菱汽车不能抓住未来与广汽或者北汽等大汽车集团的合作机会,那就真的命悬一线了。三菱汽车之所以命运多舛,一个重要原因是这家公司当初过于小心翼翼,只肯以技术合作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从而错过了扎根中国本土的大好时机。如今,放弃国产车型,专注于为中国自主品牌提供动力总成供应,或是转而经营利润不菲的进口车业务(三菱汽车已于今年4月从三菱商事手中收回经营权,成立了三菱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对三菱汽车来说可能会是一个好选择,毕竟中国本地的汽车制造商还对发动机以及变速箱技术十分渴求;而且还有一些喜欢越野和改装车的车主,仍然是三菱汽车的忠实粉丝。网上找的,希望有用。以我的经验(就两年,见笑了),车身有汉字或前后标志不同的,应为合资品牌,全字母的就是进口的。不知对否?

东南汽车的发展历程

       劲畅和速跑,是对同一车系(Pajero Sport)不同年代款车型的不同中文译名;

       1998年三菱在L200系列皮卡底盘基础上衍生设计了一款非承载式车身的越野车,即为第一代三菱·Pajero Sport,2003年由北汽与克莱斯勒的合资公司北京吉普引进国产(当时三菱隶属于克莱斯勒集团),给国产版Pajero Sport取中文音译名:帕杰罗·速跑。后由于克莱斯勒解除与北汽的合资关系,该款车也停产了。

       2008年第二代Pajero Sport在三菱Triton皮卡基础上研发,先是在泰国工厂生产进口国内,后于2013年由广汽三菱引进国产,取中文新译名:帕杰罗·劲畅。

       因此,帕杰罗·速跑就是第一代Pajero Sport的音译名,劲畅就是第二代Pajero Sport的译名;包括未来将引进上市的第三代Pajero Sport(海外已上市),估计也会使用劲畅的译名。

       ● 2013年4月 东南V6菱仕上市

       ● 2012年9月 东南V5菱致上市

       ● 2011年2月 东南希旺上市

       ● 2009年11月 三菱蓝瑟·翼神上市

       ● 2009年09月 三菱戈蓝2.0L上市

       ● 2009年08月 V3菱悦风采版上市

       ● 2009年08月 得利卡创业先锋上市

       ● 2008年12月 三菱君阁上市

       ● 2008年10月 东南V3菱悦上市

       ● 2007年11月 道奇凯领上市

       ● 2007年11月 三菱蓝瑟运动版上市

       ● 2007年09月 克莱斯勒大捷龙上市

       ● 2006年11月 三菱戈蓝上市

       ● 2006年05月 三菱蓝瑟、三菱菱绅下线上市

       ● 2006年04月 东南三菱携手签约发布会

       ● 2005年12月 菱利下线上市

       ● 2005年05月 富利卡菱动菱动SUV下线上市

       ● 2004年06月 东南菱绅太空车下线

       ● 2004年01月 东南汽车第20万辆车下线

       ● 2003年10月 东南汽车二期完工,年产双班15万台

       ● 2003年03月 东南菱帅轿车下线上市

       ● 2003年01月 新富利卡下线上市

       ● 2002年11月 东南汽车二期扩建轿车项目获批

       ● 2002年11月 东南汽第10万辆车下线

       ● 2002年06月 新得利卡投放市场

       ● 2000年03月 第一辆多功能RV富利卡在青口新厂下线

       ● 1999年09月 青口新厂建成投产,年产能双班6万台

       ● 1998年02月 东南汽车一期工程破土动工

       ● 1996年07月 第一台得利卡出厂

       ● 1995年11月 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成立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2003年三菱汽车”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