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汽车形势一片大好,北汽蓝谷的日子却不好过

2.意外的香饽饽!六大城市抢着要,小米汽车凭什么这么牛?

3.一线|小米汽车总部落地:造车之路为何从北京亦庄开始?

北汽蓝谷代工小米汽车是真是假_北汽蓝谷专利有多少

近日,小米汽车工厂选址终于落定。根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消息,小米汽车项目将在亦庄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

产能(30万辆/年)及新车量产时间(2024年下线)目前都已经明确,但工厂的具体位置、面积以及企业如何支付的土地及基建费用等仍是未知。

事实上通过地图我们会发现,留给小米工厂的地块选择并不多,下图的空地是亦庄面积最大的一块空白区域,也是最大概率被选中的区域。

在这块地皮周围,既有北汽和奔驰等整车企业,也有以ABB为龙头的汽车装备制造业集群,还有中芯国际等集成电路公司,产业链非常完善。

于是汽车产经记者在今日前往实地,试图挖掘到更多细节。

事实也印证了我们的初步判断,在亦庄该片区确实有着大块荒地。此外还有一小块的在建工地,周围有吊车正在作业。

汽车产经随机访了几名路人,其中一位马驹桥(通州区下辖镇)的居民表示,小米汽车工厂的选址很有可能就在我们观望到的这块片区。

地图显示,这里距离小米同在亦庄的手机智能工厂大约10公里。

这位居民还透露,“前几天,网上就有几张高层领导在工地看小米汽车项目介绍的照片,其中有一张项目介绍上便有马驹桥的字眼。”

通州某社区网站还在一篇报道称,小米汽车落户亦庄新城后,极有可能把生产基地选在马驹桥。

该报道指出,“有网传可以隐约看到‘小米汽车项目预计决投630亿元,分两期建设。项目选址亦庄新城(通州片区)马驹桥智造基地,北至景盛南四街,南至亦通街,西至同义路,东至环科西一路’等字眼。”

该区域被亦庄新城划分为0606街区YZ00-0606-0101地块

如果描述无误,那么该地块则位于马驹桥镇房辛店村西侧。而这个地址与此前业界的传闻基本一致。

数月前曾有报道称,小米可能会收购位于亦庄的北汽工厂。2020年,北京经开区承接了原来北汽蓝谷高端智能生态工厂的建设工作。有人推测,尚未被北汽用的此地块即有可能经手经开区,转而给小米用作自建工厂。

公开资料显示,该地块目前用地性质被规划为一类工业用地(M1),用地面积71.89万平方米,总建筑规模约41万平方米。

不过有网友对于小米该选址评论道:“以这块区域现在的交通情况,小米要真选了这里有点不敢想象。”

事实上正如这位网友所说,该地区附近可选交通工具非常有限。虽然马驹桥搭上亦庄新城的快车,已经有M21(S6)、M21支(S6支)两条地铁在建,但开通时间久久未定。

而在这片区域附近,除了有轨小火车,未见有其他公共交通工具。

不过,小米汽车的落户大概率会带动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两天,已经有亦庄的房产销售以此推销小米汽车工厂附近的新房、二手房。此前小米互联网电子产业园的落地,便带动了一大批配套企业找到了商机。

今年的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表示,小米将以现有1080亿元现金储备、10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全力打造小米汽车。

9月1日,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金100亿,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担任法人代表。

11月18日,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

随着工厂的落定,围绕小米汽车身上的疑问也基本不剩什么了,接下来考验小米的是它能不能打造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并保证持续运转,并最终让产品接受挑剔的市场检验。

新能源汽车形势一片大好,北汽蓝谷的日子却不好过

2021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太“友好”了。新能源汽车后补贴时代,一些新能源汽车公司和车型在没有新能源汽车补贴“羁绊”的情况下,销量越来越好。比如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三大品牌销量一路走高,基本脱离了“危险区”;特斯拉在国内市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整体销量在Model 3和Model Y的价格水平上还是相当不错的;国产五菱洪光MINI EV,其自行车销量在3月份突破了3.5万辆,可以称得上是一款神车的存在。比亚迪韩,级别20万以上,也有月销1万辆的业绩,在国内中大型车中也是非常标志性的销量。而且在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领域再次掀起狂潮。华为、360、小米等企业相继宣布进军汽车行业,充当主机厂、投资机构或供应商。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是热闹了好几年。

然而,在这场轩然大波中,国内新能源汽车曾经的“龙头”车企已经失去了市场地位,继续朝着“酷”的方向前进。这个品牌就是北汽新能源,也就是财报中提到的“北汽蓝谷”。2013年至2019年,该品牌连续七年保持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冠军。可以说,那些年,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相当风光,一度被一些评论认为是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最成功的案例。没有人,因为比亚迪当时在纯电动车领域还没有现在这么耀眼。然而,从2020年开始,北汽新能源的形势急转直下。现在,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北汽新能源已经失去了存在感。

2020年,北汽新能源全年销售新车25914辆,相比2019年的15万辆,呈现断崖式的销量下滑!而这仅仅是开始。2021年北汽蓝谷最新产销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北汽新能源总销量为4177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6.43%。再说要知道,2020年1-4月,国内车市众所周知,整体表现非常糟糕。北汽新能源今年前4个月的销量表现比去年还要差,所以只能说月均销量只有1000多辆,对于一个普通的品牌主机厂来说确实比较寒酸。如果任由这样的表现继续下去,北汽新能源离“爽”也就不远了。

其实北汽新能源的“崛起”和衰落都是有迹可循的。北汽新能源在创立的时候,其实就把主要的目标市场放在了B端,也就是大客户,尤其是出租车、在线租车、汽车租赁行业。2013年到2019年,正是这些行业发展迅猛。许多城市和地方的传统燃油燃气出租车被纯电动汽车取代,拥有先发优势的北汽新能源抓住了那个机会。这段时间,网约车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北汽新能源的产品具有价格相对低廉、标称续航能力高等优势。于是那段时间,北汽新能源快速成长,在B端市场尝到了甜头。

而在B端尝到甜头的北汽新能源,并没有在C端,也就是消费端发力。北汽新能源的个人和家庭用户数量还很少,在路上看到北汽新能源家用车的概率很低,这是北汽新能源的致命缺陷。然而,随着2020年国内市场的低迷,尤其是出行行业大规模的雷电风暴,出行行业对车辆的需求大幅下降,这对北汽新能源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大客户的购买和需求戛然而止,个人和家庭客户没有相应的产品。毕竟那些供应给大客户的纯电车,和智能、主动驾驶、豪华无关。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北汽新能源相当于同时失去了B端和C端用户,销量自然下降很快。如果不能迷途知返,在C端获得市场份额和地位,北汽新能源将一去不复返,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国内销量优秀的电动车产品几乎都是面向C端的。

北汽新能源面向C端,不是不努力,而是收效甚微。此前,北汽新能源推出了自主高端品牌至尊福克斯。目前在售的有两款,分别是售价24.19-31.99万元的ARCFOX α T和售价25.19-34.49万元的ARCFOX α S。不过这两款的销售表现都很一般。阿尔法T去年8月上市,2020年销量仅709辆,2021年前4个月仅398辆,最高月销量170辆;阿尔法于今年4月上市,月销量仅为15辆。可以说,这两款车的销售业绩,即使在20多万的价位,也是相当低的,因为蔚来、理想等30多万的电动车和特斯拉Model 3的销量都相当优秀。

当然,BAIC新能源在C端尤其是极狐品牌上打不出局面也不是偶然。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北汽新能源本质上是传统自主品牌,也是低端品牌。如果说长城和吉利在销量不错的情况下推出高端品牌WEY品牌和柯灵品牌,属于大势所趋,那么北汽新能源作为销量不佳的低端自主品牌,在C端市场毫无存在感。走投无路的时候,直接去找极限福克斯这样的高端品牌,相当于“沙中盖楼”,属于基础差的,销量自然上不去!

所以,其实本质上,北汽新能源放弃了鼎盛时期重新转型的机会。如果B端市场火爆,C端市场快速增加,那么北汽新能源也可能像比亚迪一样存在。然而,北汽新能源已经错过了培育C端的时机。现在可以说,像极狐这种不知名的高端品牌,重新打开C端市场的希望不大。北汽新能源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彻底失去了先机!

意外的香饽饽!六大城市抢着要,小米汽车凭什么这么牛?

作者:龚进辉

新能源 汽车 行业形势一片大好,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但似乎与北汽蓝谷无关,因为它的日子并不好过。

前不久,北汽蓝谷发布2021年半年报。财报显示,其营收为24.37亿元,同比减少21.69%,净亏损为18.1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缩窄2.6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为2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扩大5.43%。更为扎心的是,北汽蓝谷扣非净利已连续8年负值。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今年上半年,车企普遍从疫情影响中复苏,实现财务业绩的显著回升,而北汽蓝谷依然处于低谷状态,未能止跌回稳。当然,产销量未达预期,更能直观地反映出北汽蓝谷的尴尬处境。

今年7月,北汽蓝谷仅生产 汽车 350辆,同比下滑68.77%,销售 汽车 3491辆,同比增长73.77%;其中,被寄予厚望的ARCFOX极狐在7月交付525辆,环比上升90%。今年1-7月,北汽蓝谷累计生产 汽车 2507辆,同比减少73.81%,累计销售 汽车 10450辆,同比减少37.46%。

而据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纯电动乘用车产销分别为95.8万辆和94.1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7倍和1.6倍。整个行业稳中向好,北汽蓝谷却交出如此差的成绩,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同时,北汽蓝谷产销严重失衡,代表其在今年销售的大部分车辆是清理此前的库存,并暴露出产能明显过剩的弊端。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汽蓝谷产能利用率仅为5.35%,不敌2020年的9.96%。

明眼人都看得出,今年前7个月,北汽蓝谷产销大幅下滑,是营收和扣非利润衰减的一大直接原因,背后是其正在进行一场无比艰难的转型。今年2月,北汽蓝谷董事长刘宇透露,改革是北汽蓝谷的重点,“2020年对于北汽新能源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一年,但目前公司正进行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

无论是转型还是改革,经历阵痛在所难免。入市较早、加上有政策扶持,北汽蓝谷连续7年成为国内纯电动 汽车 市场的销量冠军,2019年销量突破15万辆,但短短1年便跌入谷底,2020年销量暴跌至2.59万辆,根本原因在于销售结构的调整并非易事。

北汽蓝谷的销量构成大部分由B端市场消化,长期依赖于租车市场、网约车公司、公务车等B端用户,而C端消费者购买的比例并不高。以2019年15万辆的年销量为例,约70%是对公业务,剩下30%是私人车主,总销量中占比最高的车型是EU5,年销量达9万多辆,其中有7万多辆是对公销售。

事实上,北汽蓝谷过度依赖B端市场存在不小的隐患,弊端显而易见。一旦政策或行业出现变动,其自身发展就会受限。2020年,占比较高的对公销量受疫情影响严重,加上补贴大幅退坡、新能源 汽车 销售从公共用车转向私人用车,北汽蓝谷未能抓住行业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机遇,提高产品力和品牌力,导致迅速走向衰落,销量出现断崖式下跌,直到今年上半年仍未见好转。

当然,自2020年以来,北汽蓝谷销量一蹶不振,并不代表其并未推动转型,充其量只能说转型不顺,短期内很难见效,急是急不来的。目前,北汽蓝谷旗下有ARCFOX极狐和BEIJING两个品牌。其中,前者为高端品牌,已上市阿尔法T、阿尔法S两款高端纯电动乘用车;后者为经济型品牌,主要产品有EU、EX、EC系列,涵盖A级到A00级全系列车型。

其中,ARCFOX极狐是北汽蓝谷抢夺C端消费者的一张王牌,各种优质向其倾斜。一大实锤便是,今年上半年北汽蓝谷仍保持高额亏损,一个原因便是推进ARCFOX极狐品牌提升和渠道建设,向特斯拉、蔚来学习,与过去切割,全力 探索 直营模式。

刘宇给ARCFOX极狐定下的目标是今年销量达到1.2万辆,接近去年销量的一半,野心勃勃可见一斑。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数据显示,今年1-7月,阿尔法T累计批发销量是1191辆,阿尔法S累计批发销售604辆,加起来仅有1800辆,即便下半年是 汽车 销售旺季,ARCFOX极狐也难以完成既定目标,毕竟差距实在太大。

话说,ARCFOX极狐无法达标,强敌环伺之下艰难突围,北汽蓝谷用3年重回第一阵营这个目标更加难以实现,刘宇立下的Flag可能被残酷现实打脸。要知道,论年销量的话,北汽蓝谷连在造车新势力中都排不上名号,更别提与上汽、比亚迪等传统车企巨头相比,重回第一阵营难度极高。

而随着百度、小米、滴滴、创维等玩家的争相入局,使新能源 汽车 市场竞争加剧,北汽蓝谷更加难以突围,未来前景存在较大变数。对此,其制定的竞争策略是,短期内不再追求规模领先,但在技术、产品、用户运营等核心能力上对标领先。恕我直言,别的不说,论技术的话,北汽蓝谷达到行业领先太难了,原因有二:

一是研发投入远低于同行。今年上半年,北汽蓝谷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5.94%至4.08亿元,而同期蔚来、小鹏研发费用分别为15.7亿元、13.98亿元,是北汽蓝谷的3.84倍、3.43倍。试问,北汽蓝谷研发投入与同行不在一个量级,凭什么保证技术的领先性?

二是核心技术依赖外部合作而非自研。鉴于行业竞争加剧,北汽蓝谷开始转变思路,更聚焦于市场销售端和产品开发端,并联合华为、百度等合作伙伴提升产品技术开发能力。比如,阿尔法S华为HI版车型搭载华为高阶自动驾驶ADS系统,它也是首款搭载华为激光雷达方案的智能电动 汽车 。

同时,ARCFOX极狐与百度联合推进Robotaxi项目,完成Apollo自动驾驶系统在极狐 汽车 上的系统搭载、产品验证、系统集成联合测试,按实现产品交付。众所周知,自动驾驶是智能电动 汽车 的核心技术,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车企通常选择投入重金和人力自研,像北汽蓝谷这样手于人、仰仗合作伙伴的玩家少之又少。核心技术不自主拥有,北汽蓝谷很容易在发展中受制于人。

从现实层面来看,尽管阿尔法S与华为合作占据先发优势,但不会持续太久。今年4月,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透露,华为未来将与车企合作陆续推出3个 汽车 子品牌。这意味着,阿尔法S并非华为唯一的合作车型,届时其独特价值将不可避免被稀释。而ARCFOX极狐与百度无人车的合作,短期内又无法给公司经营带来实质性效果。

由B端转向C端受阻、技术难以领先,当下北汽蓝谷处境十分艰难。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其仍免不了过苦日子,销量、营收、利润等关键经营指标的改善注定任重道远,3年可能不够。鉴于此,北汽蓝谷应该保持战略定力,做时间的朋友,坚定推动改革,才能真正享受到新能源 汽车 蓬勃发展的红利,而不是沦为违背大势的局外人。

一线|小米汽车总部落地:造车之路为何从北京亦庄开始?

在智能 汽车 赛道上,小米已然是一颗冉冉升起的超新星。小米 汽车 的一举一动,外界都万分关切。

然而, 小米至今仍未宣布其总部与 汽车 工厂位于何处。 在漫长的等待时间里,关于小米拿地建厂的传闻不断,武汉、成都、合肥、上海、北京、西安,六大城市先后与小米 汽车 联系在一起。尽管每次“绯闻”都传得有板有眼,可小米集团始终没有正面回应过。

小米 汽车 花落谁家,依然是个未知数?

小米 汽车 能带来什么?

一家造车六家抢,小米 汽车 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其实, 根本原因或许不在于小米有多牛,而是因为 汽车 工业本身足够重要。

汽车 工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工业的命脉。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就是一个庞大的上下游产业链。上游的 汽车 零部件、下游的 汽车 销售、维修、金融等服务业,可以为一个城市带来生机与活力。

远的不说,就说前几年上海引入特斯拉,一年时间建起工厂,三年时间便开始向欧洲出口新能源 汽车 。围绕特斯拉上海工厂,逐渐建立起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在特斯拉工厂 3 公里远的地方,就是其上游企业均胜电子工厂。

近日,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也与上海市签约,双方将在新能源领域全面深化合作,在上海临港建立新的工厂,专门为特斯拉供货。

宁德时代签约上海

特斯拉的到来,为上海临港带来一大批新能源相关企业。据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称,目前新片区已集聚智能新能源 汽车 相关企业100多家,分布在整车及车身部件、动力系统等领域。今年涉及总投资额约300亿元,还有300多亿元的重点在谈项目。“到2025年,智能新能源 汽车 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占到上海全市的4/5。”

上海引来特斯拉,孵化了一个新能源产业基地。如果某个城市拿下小米,同样有机会复制特斯拉的事迹,凭空建立一个新能源产业链。

六大城市,各有优势

小米 汽车 ,很多城市都想要,其中武汉、上海、北京三个城市希望最大。武汉不必多说,雷军本人就是湖北仙桃人,大学就读于武汉大学,他本人武汉也有着深切的感情。

小米武汉总部

单从 汽车 制造来看,武汉确实拥有很多优势。武汉是我国重要的 汽车 工业基地之一,东风 汽车 每年 汽车 产销量都名列前茅。小米 汽车 落户武汉,很可能会选择东风 汽车 代工,鉴于武汉市热忱的态度,达成合作应该不成问题。

蔚来落户合肥

相比武汉,合肥、成都、西安三个城市机会稍微小一点。在新能源 汽车 发展过程中,合肥可以说是明星城市,在蔚来最危险的时候投入重金,取得丰厚的投资回报。新能源 汽车 布局中,合肥已经聚集了蔚来、江淮、奇瑞、安凯、大众、威马等一大批龙头企业。此外,合肥还有国轩高科等一大批新能源 汽车 上游企业。 单从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成熟度来说,合肥甚至优于武汉。

上个月,安徽高新技术产投消息人士等多方独立信源传出消息,安徽省国资委正在和小米 汽车 接触,有意将小米 汽车 引入合肥。江淮 汽车 内部人士也透露,江淮 汽车 有机会为小米 汽车 代工,小米 汽车 首款车型有可能主攻 20 万元以下市场,并将布局换电业务。

江淮 汽车 此前一直是蔚来 汽车 代工厂,在 汽车 代工业务上有成熟的经验。如果小米选择合肥,选择江淮 汽车 ,某种程度上将减少许多阻力,可以在最短时间内造出真正的小米 汽车 。

在第二梯队三个城市中,成都与西安机会不大。目前看来,当地都在积极引入小米 汽车 ,可除了政策优惠之外,并没有太多优势。反而是北京、上海两大一线城市,拥有其他城市没有的优势,或许在这场竞争中弯道超车,拿下小米 汽车 这个项目。

先看上海,这个全国最大的 汽车 城市。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特斯拉、蔚来,从传统 汽车 厂商到新能源厂商,全都将总部设在上海。

上个月,小米发布了上百条与 汽车 行业相关的招聘信息,其中车辆动力学性能开发专家、CFD 仿真分析专家以及空气动力学开发专家等之外,工作地址均在上海徐汇区。

当然,仅凭招聘信息分析小米 汽车 落户所在地显然不科学。毕竟,小米 汽车 早前在北京发布了更多 汽车 相关岗位。

上海在引进小米 汽车 最大的劣势或许是政策优惠。当初引入特斯拉,上海市破天荒批了一大块地,给了许多优惠,还给予特斯拉独资资格。 如此待遇,简直绝无仅有。 相比特斯拉这样的行业龙头,小米 汽车 目前只有个规划,研发人员还在招募,核心技术几乎没有。面对这样一个初创公司,上海市或许不会拿出多么诱人的优惠。

北京,小米的最终选择?

六大城市竞争小米 汽车 落户地,成都、西安已经率先出局。上海、合肥本身已经有新能源 汽车 企业,小米 汽车 对于她们,只能算是锦上添花。那么,剩下的武汉与北京,就成为可能性最大的两座城市。

小米总部设在北京,第二总部设在武汉,两个城市都与小米有莫大的渊源。 而在比拼软硬实力方面,北京显然优势更大。

首先,北京是全国最大的新能源 汽车 销售市场,小米 汽车 落户北京,可以就近获得大量用户与粉丝。

其次,北京拥有诸多互联网,却鲜有新能源 汽车 整车工厂。理想北京工厂尚未动工,百度Apollo、小马智行等智能出行企业也没有在北京建立生产基地。小米 汽车 工厂若是落户北京,可以像特斯拉一样,带来大批上下游企业,甚至可以为北京带来一个完整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

再其次,新能源 汽车 涉及大量自动驾驶、智能化岗位,北京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最为集中的城市,最不缺的就是人才。百度、小马智行等公司潜心研究自动化驾驶多年,积累了无数经验丰富的员工,整个北京自动驾驶人才储备相当雄厚。

最后,北汽新能源可以为小米提供代工服务。半年前,小黑在《售价10万以上,小米 汽车 你敢买吗》一文中表示,北汽蓝谷麦格纳三电技术成熟、自动驾驶技术达到 L2.5,最有机会成为小米 汽车 代工厂。若是小米 汽车 公司真的落户北京,只需做好研发工作,就可以快速造出第一辆小米 汽车 。

从最新传出的消息来看,小米 汽车 落户北京似乎已成定局,或许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正式发布。纠结了半年多,小米 汽车 落户问题终于要告一段落。接下来,小米 汽车 应该会将工作重心投入到 汽车 研发之中。小米 汽车 的雏形,正在小米 汽车 工程师的电脑里孕育,或许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能见到它的真容!

图源:谷歌、小米、pixabay

此外,小米 汽车 的经营范围包括: 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智能车载设备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销售 汽车 、应用软件服务等。

汽车总部落地:造车之路为何从北京亦庄开始?" img_height="230" img_width="612" data-src="//imgq7.q578/ef/0904/78a37c9cc50185eb.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登记地址为小米集团北京亦庄产业园区

汽车总部落地:造车之路为何从北京亦庄开始?" img_height="459" img_width="612" data-src="//imgq7.q578/ef/0904/e49cb45572ea761b.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汽车总部落地:造车之路为何从北京亦庄开始?" img_height="459" img_width="612" data-src="//imgq7.q578/ef/0904/8c6cbd10188ac865.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小米 汽车 为何落户北京亦庄?

业务方面, 8月25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以约7737万美元的总交易金额收购自动驾驶公司DeepMotion Tech Limited(深动 科技 )。完成交易后,深动 科技 将成为小米的全资子公司。

天眼查信息显示,深动 科技 专注于提供高级驾驶系统的感知、定位、规划及控制的算法,以及自动驾驶应用的全套软体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所在地同样位于北京市。

政策方面, 《北京市智能网联 汽车 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19年-2022年)》明确指出,2022年,形成满足高级自动驾驶(L4级别)要求的智能网联 汽车 完整技术体系;全市智能网联 汽车 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具体到亦庄,今年3月,《中国 ( 北京 ) 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亦庄组团首批产业政策》明确提出“打造新能源及高端 汽车 产业发展核心承载地”的目标,并针对不同条件设定了最低3000 万元、最高1亿元的资金支持政策。

其中,“鼓励国内外新能源智能 汽车 整车厂商落户开发区。对带动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可给予龙头企业最高1亿元创新资金支持;鼓励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达到L4级别以上有条件规模化生产。对完成首批成果转化的企业,根据成果转化效果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最高3000万元。”

上述政策均提及L4级智能驾驶,而就在今年7月底,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其微博发布招聘海报,并表示:首批招募500位自动驾驶技术精英,自研行业领先的L4级智能驾驶能力。

此外,今年4月发布的《北京市智能网联 汽车 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显示,将包括亦庄新城22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设为政策先行区。

人才培育方面, 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均位于北京市,且不少国内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管理层均出自上述高校。

地理位置方面, 高德地图显示,小米 汽车 北京亦庄总部距离北汽新能源蓝谷研发中心仅2.9公里;同时,奔驰研发中心、富士康精密组件以及多家物流公司也位于亦庄。

如若上述消息属实,意味着小米原有部门及周边产业在造车方面或可形成一定区位协同优势。

此外,2020年7月,占地161亩的国汽智联研发中心项目在亦庄开工,围绕自研项目实验开发、服务市场研发实验开发、公共检测认证服务规划建设。

小米造车:17位成员合影、已入职300人

9月1日,雷军在其微博官宣“小米 汽车 正式注册”,并公布了一张共有17人的合影,这也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为“小米 汽车 的核心成员”。

汽车总部落地:造车之路为何从北京亦庄开始?" img_height="408" img_width="612" data-src="//imgq7.q578/ef/0904/85436c0b5fc4bc03.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有媒体报道称,合影人员包括:在供应链与电池方面经验颇丰的小米集团副总裁、参谋长、小米集团购委员会张峰、前宝马iX的外观主设计师李田原等。总体来看,17位合影人员主要涉及生态链、软件、销售等业务。

此外,根据小米官方消息,小米 汽车 已收到超2万分简历,但仅有约300人完成入职。据悉,小米 汽车 团队目前还处于扩张阶段,预计相关人才招聘将持续至年底。

当前,小米 汽车 版图已逐渐浮现。

其中,除收购自动驾驶公司深动 科技 外, 在自动驾驶方面, 小米投资了ADS(自动驾驶系统)、ADAS(高级驾驶系统)技术与产品供应商纵目 科技 、国内激光雷达初创企业禾赛 科技 、可为车企提供L2-L4级自动驾驶“融合感知+智能决策”软硬件集成系统的上海几何伙伴。

此外,今年7月,智能出行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海之博电子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独家投资。

动力电池方面, 小米投资了动力电池研发生产商蜂巢能源、动力电池上游材料商赣锋锂电。

芯片方面, 今年8月,模拟与混合信号芯片设计公司聚芯微电子宣布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该轮融资由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华业天成、恒信华业等联合领投。

智慧停车方面, 今年8月,“城市级智慧停车、静动态交通”领域企业智慧互通(爱泊车)宣布获得小米集团的战略投资。

该专家进一步解释道:“当前,新能源 汽车 供应链的逐渐成熟与底层平台的开放,让造车的难度与成本进一步降低。随着软件定义 汽车 的趋势愈发明晰, 汽车 行业的商业模式逐渐由一次性硬件收费转换为‘硬件作为流量入口、软件持续收费’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软件在其中的占比进一步加大。而本就以软件为主营业务的 科技 公司,其技术与生态优势则是切入赛道的最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