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甲壳虫汽车_历代甲壳虫汽车图片

       如果您有关于历代甲壳虫汽车的问题,我可以通过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来回答您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资源。

1.大众甲壳虫的大事记

2.甲壳虫形汽造型发展史

3.“啊,朋友再见” 试驾大众甲壳虫珍藏版

4.甲壳虫这款车,已经存活了80年了,它是如何做到的?

历代甲壳虫汽车_历代甲壳虫汽车图片

大众甲壳虫的大事记

       设计图—KDF车

       1931年弗迪南·波尔舍画出了大众汽车的第一张设计图。

       1934年 希特勒委托波尔舍设计售价在1000帝国马克之内的大众汽车。

       1935年 制造出第一辆22.5马力、700CC的样车。

       1936年 10月22日至12月22日期间,完成5万公里的路试。

       1937年 已经制造了30辆样车,完成了将近240万公里的路试。

       1938年 在沃尔夫斯堡开始了大众汽车厂的建设,这里生产了当时被称为“欢乐带来力量的汽车(KDF车)”——甲壳虫。

       1939年 KDF车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27万德国人预定了该车,但是战争的爆发使大众汽车厂转为生产军备。

       废墟—奇迹

       1945年 尽管工厂的63%被炸毁,但是甲壳虫几乎在战争刚刚结束就开始了生产,英国军官当局订购了2万辆车。

       1946年 10月14日,大众汽车甲壳虫的总产量达到1万辆。

       1947年 第一批甲壳虫出现在德国汽车销售商的展厅中,全年制造了8987辆甲壳虫,并第一次出口到荷兰。

       1948年 在德国已经有了1500名甲壳虫的私人用户。

       1949年 大众汽车推出用于出口的甲壳虫,50年代甲壳虫的出口为德国的经济奇迹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1月8日,两辆甲壳虫从荷兰经水运抵达美国。

       1951年大众汽车的总产量达到25万辆,并已经向29个国家出口了甲壳虫。

       1953年 甲壳虫原有的面包圈型后窗被更大的椭圆车窗所代替,这一代甲壳虫被亲切称为“小椭圆”。

       1954年 甲壳虫的功率从25马力提高到30马力,最高时速达到110公里。

       1955年 8月5日,甲壳虫总产量达到100万辆。

       1962年 第500万辆甲壳虫下线。

       新甲壳虫

       1966年 44马力的甲壳虫1500型面世,一年后又推出了34马力的经济型甲壳虫。

       1967年第1000万辆甲壳虫下线。

       1968年 大众汽车第一次在广告中称它最成功的轿车为“甲壳虫”。

       1972年 2月17日,大众汽车甲壳虫以15007034辆的总产量打破了福特T型车的生产纪录。

       1974年 7月1日上午11:19分,在沃尔夫斯堡生产的最后一辆甲壳虫下线。

       1978年 在德国本土生产的最后一辆甲壳虫在埃姆登工厂下线;同时在海外,甲壳虫的生产量已经达到1000辆/天。

       1980年 最后一辆装配风冷发动机的甲壳虫敞篷车驶出了位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的卡曼公司的生产线。

       1981年5月15日,第2000万辆甲壳虫在墨西哥下线。

       1984年 甲壳虫的价格第一次超过了1万德国马克。

       1985年 大众汽车停止从墨西哥向欧洲进口甲壳虫。

       1998年 新甲壳虫诞生,在墨西哥生产,供应全世界。

       2002年 随着第21517415辆高尔夫驶下生产线,高尔夫的生产量超过了甲壳虫位居世界第一。

       2003年 在墨西哥生产的大众汽车新甲壳虫敞篷车在德国上市。

       2003年 7月30日,最后一辆甲壳虫驶下大众汽车墨西哥工厂的生产线,总产量达21,529,464辆,超过福特T型车,成为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最为成功的车型之一。

       2012年,全新一代甲壳虫怒放“虫”生

       2013年,为满足更多人的进口车购买需求,上海大众汽车于2013年年同大众汽车集团签署了进口车引进协议,原装进口旗舰豪华SUV途锐、高端商务车迈特威、多功能全能MPV夏朗,以及时尚小车甲壳虫与尚酷均列入其进口车销售业务的行列中。

       2014款甲壳虫

       新一代甲壳虫敞篷版在外观将继续延续大众的“新经典”设计,融入大众家族式的简约风格的同时还会保留甲壳虫70多年来的经典外观风格,譬如说圆形的车灯、突出的翼子板设计就是多年沿用的设计。

       动力方面没有太多的新鲜点,新甲壳虫敞篷版动力系统与硬顶版本完全相同, 包括1.2TSI、1.4TSI以及2.0L发动机三款汽油发动机,而首批引入国内的将是1.2T、1.4T两种车型。

       2014款甲壳虫增加1.8TSI车型

       发动机,取而代之的是一款搭载1.8TSI引擎配置的车型,据悉该车搭载的是大众第三代EA888发动机。相比之前新车的售价则基本保持不变。

       由于各国针对大排量车型的环保征税提高,很多厂商都开始用小排量增压发动机替代。大众此举也是为了迎合这一要求。据悉,新推出的1.8TSI车型手动六速基本款在美国的起售价为21395美元(约合人民币12.9万元)。敞篷版起售价为25170美元(约合人民币15.2万元)。

       性能方面,大众基本让全新1.8TSI发动机的性能与之前2.5L自然吸气发动机相同。这款1.8TSI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125kW。而在扭矩方面对比之前提升甚微,但是在峰值扭矩的介入转速却减少了700转左右,这也就说明新车的提速来的更快更早。不过减小排量最直观的效果还是在油耗方面,新车百公里综合油耗相比之前已经降低了很多。

       国内市场甲壳虫已经推出1.2TSI、1.4TSI和2.0TSI三种排量发动机的车型。相比这三种排量,1.8TSI引进国内市场的意义不大。不过国内已经引进第三代EA888发动机的生产线,相信不久后就能有更多搭载该款发动机的国内车型出现。

甲壳虫形汽造型发展史

        1936年10月12日,三辆大众VW-1型轿车如期交付。波尔舍与德国汽车协会开始对样车进行重点测试,用最苛刻的条件,进行16万公里的试车,证明这种轿车是技术上的惊人之作。甲壳虫的外壳,风阻极小,采用风冷发动机便于维护,扭杆独立悬挂行车平稳,整车自重650公斤,26马力,车速高、油耗少。最后,样车顺利通过了鉴定。

       希特勒决定建立一个汽车厂来生产这种轿车 。于是,“大众汽车公司”于1938年5月26日诞生。第二年,大众车在柏林汽车博览会上参展。美国《时代》周刊记者讥讽它是“BEETLE”,大众因此而得名“甲壳虫”。

       1939年,德国军方加强大众车身钢架的质量和硬度,定名为62S型,大量投入北非、波兰和苏联的战争。在1940-1944年间,甲壳虫车还被改装成吉普车、水陆两用军车,分别有5万辆1.5万辆出厂,大众汽车厂成了希特勒的战争工具,而人民企望的“大众车”仅有630辆投入民用。

       1945年4月11日,英国军队占领了大众汽车厂,ⅣAN HIRST少将从瓦砾堆中拣回发动机零件,自己动手制造了两辆甲壳虫车,喷上卡其色驶回英军总部,马上受到垂青,订单雪片式飞来,少将决定尽快使侥幸保存的甲壳虫车生产线恢复生产。

       1951年的甲壳虫,整车外形流畅,简单实用。最突出的特点是完美的车身造型,是当时流线型设计的杰作。从这辆车上可以看到许多甲壳虫历史演变的痕迹,是一款难得一见的“甲壳虫”汽车化石。 1949年9月,英军把汽车厂交还了德国政府 。1960年德国政府将其私有化。随着战后世界经济的复兴,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如饥似渴,但购买力又很有限。甲壳虫的经济耐用性正好适应了这种形势,立刻成为欧洲最畅销的车种。并且在其研发过程中,研发者相当注意车子本身制作的水准和日后的维修问题,所以甲壳虫拥有相当坚实的车体结构和底盘引擎,这是它能成为长寿车的原因之一。甲壳虫为大众公司带来巨大利润。拿下欧洲市场后,大众公司的负责人又巧妙地打开了近乎饱和的美国市场。在甲壳虫的滋养下,大众汽车公司迅速发展起来,很快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四的汽车公司。

       1972年2月17日,第15007034辆甲壳虫车出厂,比福特T型车多一辆,取得了全球产销量冠军的美誉,甲壳虫汽车已爬遍了欧洲和美洲大陆。

“啊,朋友再见” 试驾大众甲壳虫珍藏版

       甲壳虫形汽造型发展史

       起因:箱形汽车时代的后期,人们逐步认识到空气阻力的重要性。?影响汽车的空气阻力的因素:除与迎风面积有关外,还与汽车的剖面形状有很大的关系。汽车横断面;改变汽车纵剖面的形状成为降低汽车空气阻力的关键,促使流线形车身的设计-产生了后来的甲壳虫形汽车;空气涡流会影响汽车的前进。

       典型实例:当一辆汽车从身边经过时,地上的尘土、纸片、树叶等较轻的东西紧跟在车后旋转、飞扬,由于涡流具有一定的能量,汽车前进时所产生的空气涡流会造成汽车能量的消耗。

       改进:最初,人们只是直观地想,通过减小汽车迎风面积来降低空气阻力,也就是减小汽车横断面的几何尺寸,即宽度和高度。其中,由于受到乘坐空间的限制,车身的宽度没有多大的文章可作,于是降低车身高度成了减小空气阻力的主攻方向。1900年,车身的普遍高度与马车相仿,为2.7m;1910年降低到2.4m;1920年降低到1.9m;当代轿车的车身高度为1.1~1.3m。

       为了减少汽车空气阻力,许多汽车厂家在探讨新的汽车外形。

       理论成果:1920年,德国科学家保尔·亚莱通过试验证明,一件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迎风面积和前进速度有关。汽车的空气阻力除与迎风面积和车速有关外,还与汽车的纵剖面形状有关,越呈流线型汽车的正面阻力和后面涡流越小。因此,促使人们致力于流线型车身的设计。

       流线型汽车的先锋:1934年,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气流牌(Airflow)轿车首先采用流线型车身。

       流线型汽车的发展:1936年,福特汽车公司在气流牌轿车的基础上加以精练,成功地研制出林肯·和风牌流线型轿车。流线型汽车的大批量生产

       1937年,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费迪善德·波尔舍设计了一种甲壳虫(Beetle)形汽车,仿造了经自然界淘汰而生存下来既可以在地上爬,也能在空中飞的甲壳虫外形。波尔舍最大限度地发挥甲壳虫外形阻力小的长处。甲壳虫汽车是以甲壳虫形体为造型的流线型汽车。

       1937年,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费迪善德·波尔舍设计了一种甲壳虫(Beetle)形汽车,仿造了经自然界淘汰而生存下来既可以在地上爬,也能在空中飞的甲壳虫外形。波尔舍最大限度地发挥甲壳虫外形阻力小的长处。甲壳虫汽车是以甲壳虫形体为造型的流线型汽车。

       产量:1939量生产年8月15日第一批甲壳虫形汽车问世,1981年第2000万辆甲壳虫形汽车在墨西哥的大众分厂开下装配线,打破了福特T型车的产量记录,一度成为世界上同种车型销量最多的汽车。

       甲壳虫形汽车的缺点:一是乘员活动空间狭小;二是对横风的不稳定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甲壳虫这款车,已经存活了80年了,它是如何做到的?

       情怀这个词,听起来往往很有深度,好像什么东西只要捆绑上了情怀,就变得清新脱俗,实际上这两个字已经被各种营销的烂梗搞得俗不可耐。虽然我极力地想避开这个词,但是围绕这台车的故事,却始终逃不开“情怀”二字,毕竟这台车是因时代而生,却因情怀而死,它就是大众的传奇车型——甲壳虫。

       甲壳虫之所以传奇,是因为它成就了今天的大众集团。初代甲壳虫源于希特勒的国民车计划,虽然由于二战而搁浅,却在战后经济重建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后来又从欧洲走向全世界,一直生产到2003年,累计生产超过2100万台,从一台国民车演变为一段传奇历史。

       不过我们国内消费者并没有见证过这段传奇历史,而是从第二代甲壳虫引入国内开始才真正接触到它,不过甲壳虫在近80年的生命周期里,也仅仅发展了三代车型。因此,在国内市场甲壳虫也从曾经的国民车成为了一款不折不扣的小姿情怀车。

       作为一个老大众粉丝(MQB时代之前),即使我拥有过老捷达、老POLO、MK4宝来、MK5速腾、MK6高尔夫、老途安、T5,即使我曾无数次与甲壳虫擦肩而过,也从未鼓起勇气去拥有过一台甲壳虫。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无法为情怀买单吧。所以当我得知甲壳虫将彻底停产,并看到大众发布的甲壳虫告别短片时,虽然泪水不自觉地湿了眼眶,也只能在心中充满遗憾的说,也许这就是甲壳虫最好的归宿吧。

       所以当我面对眼前这台甲壳虫珍藏版时,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亲密地接触,也许是我与甲壳虫最好的告别方式。

       外形设计

       向致敬经典

       甲壳虫珍藏版的外型与普通1.4T甲壳虫车型保持一致,镜面反光的轮毂装饰罩和后视镜外壳在努力营造着复古的气息。前后翼子板圆润的凸起造型也是历代甲壳虫经典的造型元素,而第三代甲壳虫不再圆润的车顶线条也是这款甲壳虫最有争议的设计,多了些许硬朗少了一丝可爱,也许是为了装备全景天窗而做出的妥协。

       从车顶到尾门弧形的过度则是甲壳虫的点睛之笔,1.4T车型独有的一体式尾翼也让可爱的甲壳虫流露出一丝活泼的气质。即使已经问世多年,甲壳虫独特的造型风格和无框车门依然可以吸引无数少男少女的目光。

       内饰风格

       缺乏个性,又不够情怀

       如果说甲壳虫的外型可以让人为情怀买单的话,那么进入车内很有可能你就会自己冷静下来。因为这代甲壳虫的内饰确实缺乏新意。唯一的亮点也许就是那套与外型同色的内饰面板了,不过在使用时还要多加小心,免得留下难以恢复的划痕。而曾经二代甲壳虫上那个极富情调的小花瓶,也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甲壳虫的方向盘虽然采用真皮缝线的平底设计,不过握感很细,有点初代甲壳虫的即视感,不知这是大众有意为之,还是我太过敏感。因为想在内饰找到一些甲壳虫的独特之处,实在不容易。

       由于第三代甲壳虫采用的是PQ35的平台,所以对于日常驾驶高尔夫6的我来说简直太熟悉了。没有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动,机械手刹、手动座椅、方向盘按键以及自动空调面板,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处处透露着十年前大众车型的风格。可这一切对于如今的消费者而言,既不熟悉也难以接受。

       内饰设计多为圆形风格,在仪表盘、多功能仪表、空调出风口、中控地台和车门喇叭这些位置均有所体现。不过和MINI相比还是少了些个性,显得比较平淡。虽然液晶仪表是不会有的,不过1.4T车型特有的组合仪表,可以显示机油温度、涡轮压力和秒表,在这台并不以运动为主打的甲壳虫上显得非常有趣,要知道在我的高尔夫R上这都是可望不可求的配置。

       甲壳虫虽然是双门造型,却是2+2的座椅布局,后排虽然谈不上宽敞,不过身高不超过1米7的人坐进去还是可以保证舒适度的。后排配置不多,除了12V电源接口,像空调出风口、USB接口、中央扶手你都无法拥有。唯一能够让后排乘客把玩的就是和初代甲壳虫如出一辙的复古拉手,因为这也是后排乘客唯一可以紧握的扶手了。不过对于女生来说,甲壳虫的后排充当自己的储物间确实再适合不过了。

       行驶感受

       它并不是一台对女生十分友好的甲壳虫

       在选择甲壳虫的车主中,女性消费者占了绝大多数,并且很大程度上都是被甲壳虫的外型所吸引。但实际驾驶起来,我发现其实甲壳虫对女性驾驶者的照顾其实并不友好。

       诞生于PQ35平台这代甲壳虫,EA211的1.4T发动机与7速双离合变速箱的组合我们也再熟悉不过了,所以这台车的驾驶质感其实和高尔夫6代基本无异。

       不过甲壳虫却有着手感更沉的转向力度,刹车踏板的位置也比同平台的高尔夫更高,悬架结构的调教也比高尔夫更硬,所以女生在驾驶时其实更容易产生疲劳感。并且当你关上车门去掏安全带时,你会发现没有安全带推送装置的甲壳虫真的对女生缺乏一些人性关怀。

       只不过甲壳虫小清新的内饰饰板,大尺寸无框车门和全景天窗可以营造出明亮温馨的驾驶氛围,再配合外型较高的回头率,倒是可以缓解女生在驾驶时的情绪。不过对于我这个高尔夫车主来说,甲壳虫的驾驶感受确实缺乏特点。

       起步时慵懒的油门响应,和转速超过两千转后涡轮突然的发力,都是那个年代大众车型的典型风格,只有每一次深踩油门时涡轮表的摆动,才能激起我的一丝驾驶欲望。不过大部分时间,我还是喜欢佛系的开着这台甲壳虫,欣赏着从其它车身上反衬出的这辆甲壳虫倒影,享受着这份惬意。

       评中评说:

       虽然甲壳虫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都不会影响我因为它经典的设计而去喜欢它,不过要让我为这份情怀买单,我还是会和大多数消费者一样选择冷静,毕竟情怀已经无法支撑这款车可以走的更远。因此大众选择停产这款车型,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电动车领域也是无奈之举。

       对于喜爱这款车的人来说,甲壳虫就好像一位熟识多年的朋友,虽然平时联系不多,但我知道它一直都在,也会关注它的消息。可当它真正离开的时候,难免会内心惆怅。如果这时有人告诉你多年后它也许会以全新的面貌回归时,你是否会期待这位朋友回来时的样子呢?(汽车评中评/郑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时至今日,甲壳虫依旧在生产,是因为甲壳虫系列坚持更新换代,跟上时代的脚步,因此已经存活了80年了。

       一、甲壳虫的历史

       1933年的时候,德国的波尔舍博士设计了一款类似于甲壳虫外形的汽车,博士发挥了甲壳虫的长处,因此甲壳虫成为这类车当中销售最好的车辆。 全新一代的甲壳虫是甲壳虫车型的第3代,线条上很接近,第1代车尾部还保留了博士当年设计它时候的设计理念。1939年的时候,柏林车展上展示出了费迪尔波尔舍博士重新设计的甲壳虫汽车车型,在1945年战争结束之后,大众汽车开始重新生产甲壳虫,1973年的时候,大众汽车已经生产了好几款特制型号的甲壳虫,让甲壳虫这款车型成为了经典。

       二、大众对甲壳虫的感情

       要知道在1998年的时候,大众汽车公司就推出了全新打造的新款甲壳虫汽车,因为这款汽车设计上仍然延续当年甲壳虫的风采,而且整体造型还是秉承了前半个世纪的传统,只是加入了更多现代元素,让这款甲壳虫汽车不但成为21世纪的现代车型,而且还寄托了老用户的情怀,与此同时与时俱进,创造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三、甲壳虫在中国的市场

       全新一代甲壳虫上市在我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当时大众汽车集团还邀请了汪峰以及上千位媒体记者和嘉宾共同见证了新一代甲壳虫的诞生。新一代的甲壳虫全新上市,延续了之前甲壳虫的经典造型,与此同时又增加了很多现代元素,是时下青年喜欢的活泼动感的文化潮流。大众汽车想要让甲壳虫成为驾驶乐趣的代名词,截止在2009年底,大众甲壳虫的总销量达到2264.9万辆。

       今天关于“历代甲壳虫汽车”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