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为“狼性”显现,问界M5销量暴增

试驾华为汽车_华为汽车问界m5销量

易车原创 华为不造车,但是深度赋能汽车。AITO品牌就是华为首家赋能的汽车品牌,推出的问界M5、问界M5 EV和问界M7三款车型,今年销量表现总计超过7.5万辆。AITO凭什么成为黑马?今后华为智选车业务会如何扩圈,以怎样的方式发展?在广州车展期间,编辑访了华为终端智选车业务部总裁汪严旻,看看他是怎么解题的。

智能是本能

我首次接触AITO品牌是在2021年深圳华为坂田基地,那时候被向导带着走马观花参观了好几个华为展览馆,可以说,那是我在国内见过的最大、最全面且最具生态链的展览馆。

一个上午的游览,让我了解到华为技术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印象更深刻的是,在游览技术研发领域时,年轻工程师讲解为未来研发的ARHUD,以及他们向我们征求建议时的那份谦卑和真诚。

没想到一年后,当初华为工程团队讲解的鸿蒙生态、智能座舱、万物互联已经搬进汽车里,搭载在大家都熟知的问界M5、问界M5 EV和问界M7三款车型上。

当初AITO诞生,刷新了我对科技企业入局造车的概念理解。它不同于“蔚小理”新势力,更不像传统车企的造车方式,华为是深度赋能汽车产业,且带着华为生态"全场景互联互通"的愿景入局。

所以,AITO造车的智能理应是它的本能。

解决痛点赋能成功?

汪严旻介绍,华为跨入汽车行业,发现智能化是一个机会点。“过去大家都不重视智能座舱,座舱部分对于很多的主机厂来说属于Tier2、Tier3的供应商,没有一个主机厂会保留智能座舱软硬件的开发团队,更别说拥有一支UX的设计团队。”

所以,华为紧握这个机会点,把鸿蒙系统融入车内,解决了车机智能化和响应慢的痛点。根据华为统计数据,用户形容鸿蒙座舱最多的3个词分别是“流畅、智能、便捷”。

我们可以想象用户用车场景:上车把手机放无线快充面板处充电,使用语音唤醒车机、车机导航,车机听音乐……车机系统就像驾驶途中的贴心伙伴。

还有一组官方数据可以说明上述行为,鸿蒙车机导航使用率超过93.1%,车载语音助手对话成功率99.5%,92%用户把鸿蒙座舱选为最喜爱的功能。

智能化不仅仅包括智能座舱,还有高阶自动驾驶,以及更重要且被车评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三大件”根本性问题。

车辆更应讲究综合实力

在AITO三款车型中,问界M5、问界M7都有搭载增程式动力系统。

问界M5

问界M7

虽然两款车型都拥有可烧油的增程器,理论上完全没有补能和续航焦虑,但是实际上它终究不是纯电。燃油发动机带来NVH、亏电油耗问题,整车底盘和操控性问题等并没有像它的智能化一样,能解决同类车型共通的痛点。

此前,我们对AITO在售的三款车型都进行了详细的全面测试,除车机智能和反应迅速外,三电系统由于有华为的赋能,同样也有一定的优势。问界M5 EV的续航达成率也处于我们实测榜单的中上水平。

汽车与手机相似,都由大量标准件组装而成,但两者的使用环境和强度截然不同。纵使一件强度超高的零部件和上万件强度一般的零部件结合,它也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

可以说,车辆的性能上限其实取决于它的短板。只有车辆的硬件和软件综合实力上得到强化,才能真正在同行竞争中发挥稳定的优势。

汪严旻坦言,当初华为加入汽车领域,以座舱为突破口忽视了其他综合性问题。未来华为还需继续深入研究,合作伙伴一起把品质做好、消费者体验做好,继续增强软件、硬件、综合系统的设计能力、用户体验的交互能力,把车造好。

AITO汽车要尽早达成百万销量

汪严旻透露,2023年AITO汽车将推出新一代产品,特别是跟合作伙伴开发提升更有价值的新产品。产品功能重点体验在全场景互通互联、全方位融合感知、高阶智能化方面。

随着智选车品牌阵营的扩大,相信华为和合作伙伴开发的车型将覆盖多个细分市场,从根本上解决当下三款区隔并不明显,以及靠SUV独当一面的问题。

2022年,AITO问界系列已经实现累计交付超过7.5万辆。其实对于AITO汽车来说,2022年销量表现已经很抢眼,毕竟仅靠两款增程式电动车和一款纯电动车,就在智能电动汽车新品牌赛道上创下成长最快的纪录。

当然,要实现华为深度赋能汽车产业,让华为生态全场景互联互通的愿景,还需要更大的体量。

汪严旻认为AITO汽车要和合作伙伴一起尽可能在近期实现规模化,只有新车销量达到一百万台才算建立起里程碑,只有规模化才能带来更多效率提升、愿景达成。

以下是华为终端智选车业务部总裁汪严旻的访实录:

访对象:华为终端智选车业务部 总裁汪严旻

提问:智选车接下来会再和其他哪些品牌合作?有哪些品牌被规划进入智选车业务?

汪严旻:AITO品牌和其他的合作暂时不方便做进一步阐述。目前为止我们跟赛力斯合作非常紧密,跟赛力斯一起打造了M7、M5和M5 EV,相信未来一年里面会继续把产品体验做好。

另外,大家都说2023年会取消新能源补贴,我们会根据整车成本、销售情况、用户反馈情况提供一些更具备竞争力的产品,应对2023年更加竞争激烈的局面。

我们会把更多的精力聚焦在打造一款更加有竞争力的产品。产品功能方面,重点在全场景的互通互联、全方位的融合感知、高阶的智能化方面,会给消费者展示AITO品牌不一样的价值。

提问: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变革开启多年,您觉目前到了什么样的阶段?下一步主要的特征是什么样的特征?

汪严旻:国外的特斯拉、国内众多的新能源厂家过去几年发展非常快,在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取得较大进展。

我觉得目前中国汽车厂商在智能化领域已走在全球的前列,跟很多国际品牌厂商相比,他们在新能源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快,让我们看到巨大的希望。

整个产业来说,很多上游的零部件企业经历缺芯、电池价格疯涨,对整个产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也给未来有竞争力的厂家留下了更多的成长空间。

AITO品牌坚持和合作伙伴不断投入产品研发,在打造新技术方面,实现全方位的融合感知智能化,二是实现车与华为设备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了智能化的水平。

这是AITO品牌和其他品牌的最大区隔,同时我们还将与合作伙伴提升汽车本体的质量、安全、操控、内外饰品质,让产品的价值越来越高。

问界M7

提问:您对2023年汽车市场有怎样的期待?2022年前10个月汽车消费略显疲软,如今疫情政策调整后,市场走向如何?AITO汽车会有怎样增长预期?

汪严旻:对2023年汽车市场,我总体还是保持乐观的态度,原因有两点:

第一,随着国内品牌不断提升,消费者对汽车功能的要求不断变化,尤其是新一代消费者不再一味选择进口汽车,更多地持开放的态度选择国产品牌,而且国产品牌的质量和体验也在逐步提升。

第二,2023年随着竞争激烈化,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体验也会提出更多的要求,过去一些跟不上步伐的品牌,会逐步被市场淘汰,留下来的玩家都在产品、品牌、渠道、体验、用户关怀方面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所以,虽然2023年从整体环境而言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但总体应保持积极乐观态度,我们对AITO汽车的要求是保持快速发展。

提问:现在鸿蒙生态对用户而言非常友好,技术优势为用户带来了许多便利性体验。接下来,有没有一些新技术手段让其他生态的用户这样的优势和红利?

汪严旻:关于鸿蒙生态方面,这里可以分享一个数据,目前AITO用户大概60%左右是华为手机用户,20%是苹果用户,10%多是其他安卓生态用户。除了鸿蒙以外,AITO品牌对包括IOS、安卓生态都开放,这些生态用户都可以很方便地接入<a class="hidden" href="s://car.yiche/aito/" t

华为“狼性”显现,问界M5销量暴增

华为助力问界M5成为赛力斯销量主力

 华为助力问界M5成为赛力斯销量主力,在3月份小康股份翻倍增长的销量数据中,无疑AITO问界M5功不可没。这算是一个不错的开端。华为助力问界M5成为赛力斯销量主力。

华为助力问界M5成为赛力斯销量主力1

 就在昨晚小康集团发布3月份产销快报,数据显示,3月份赛力斯的产销量分别为3,465辆、3,160辆,同比涨幅分别达到1667.86%、1310.71%。

 鉴于赛力斯5销量目前基本上已经不会有太大数字,这里面大概率可能为AITO问界M5 销售数据。不过值得注意的,赛力斯官方账号以及AITO问界官方账号均没有发布3月份的具体的产销数字。

 在2021年12月23日,华为冬季新品发布会上,赛力斯首款旗舰增程式电动汽车 AITO 问界 M5 正式发布,售价24.98万元起。

 今年1月份赛力斯在重庆两江工厂官方举办了问界M5生产保供的大会,全力布局新车生产,提出要在一季度完成1万台的销量,要在3月份完成5000台的交付。

 从小康股份的官方产销报告来看,赛力斯今年累计的产量为6,808辆,其中里面可能还包含了赛力斯5的产量,并未达到当时制定的10,000辆生产预期;3月份交付数据也没有达到5000辆。从数据数据来看,今年前三个月,赛力斯的累计交付已经达到了5,044辆,但AITO问界M5 在3月5日才正式批量交付,所以一季度5044这面可能还会有赛力斯5的身影。

 去年12月份,12月23日,AITO问界M5正式开启预售。新车是由华为与金康赛力斯合作打造,定位中型SUV,首次搭载了鸿蒙OS智能座舱,搭载了由一台1.5T增程器和驱动电机组成的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最长续航可以达到1242公里。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经实体探访,华为门店销售人员透露,2021年12月23日AITO问界M5正式发布后96小时(4天)预定量已经超6500台。华为问界M5预定量已经超6500台,这也意味着华为问界M5的成绩已经超过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首款车型赛力斯华为智选5。

 所以外界认为AITO问界M5肯定是超越赛力斯5的一款车,因为在这款车上华为的投入更多,不只是背书还有电驱系统以及车机系统。

 今年1月份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BG CEO、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深圳总部与媒体进行了一次连线,他表示,AITO品牌在2022年将挑战30万辆的销售目标,这一目标将依靠问界M5增程版、问界M5纯电版及全新中大型SUV三款车达成。

 余承东认为:“我们到今年年底先用1000家店来卖车,设每个店每个月可以卖30台,月销量就能够达到3万台,今年华为将挑战30万台的销售目标,这样合作车企一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000亿元。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和华为深入合作的伙伴,打造成中国盈利能力最好的车企。”

华为助力问界M5成为赛力斯销量主力2

 4月6日晚,小康股份公布了3月份产销快报。数据显示,3月小康股份新能源汽车销量7451辆,同比增长164.69%。1-3月公司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14200辆,同比增长207.43%。其中,从销量结构来看,赛力斯品牌销量3160辆,同比增长1310.71%。1-3月,赛力斯累计销售5044辆,同比增长1186.73%。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小康股份首次公布赛力斯的交付数据。更值得一提的是,赛力斯目前的产品矩阵中,除了赛力斯5之外,还包括AITO品牌的问界M5。其中问界M5于今年3月5日才正式开启交付,而在今年的1月份和2月份,小康股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3520辆和3229辆。

 这也就是说,赛力斯单月的销量,几乎已经达到了小康股份过去每个月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水准。由此可见,在3月份小康股份翻倍增长的销量数据中,无疑问界M5功不可没。

 无论是对于赛力斯、小康股份,还是之于华为而言,这算是一个不错的开端。首先是之于赛力斯和小康股份而言,在汽车产业转型变革的关键期,要想在乘用车市场上实现销量和市场地位的提升,聚焦新能源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熟悉赛力斯品牌的人都知道,借力华为智选的渠道,在华为光环赋能下,赛力斯首款车型5曾经在2021年的上海车展期间创下了亮眼的成绩,根据官方公布的订单数据显示,赛力斯5两天订单便突破了3000辆,一周订单便突破了6000辆。坦白来说,在苦尽甘来的头部新势力们的月交付量盘旋在几千辆上下的背景下,这份成绩,风光无两。

 不过,订单并不意味着最终的实际交付。数据显示,从去年4月份上市以来,赛力斯5的终端零售数据不断走低,到2021年6月份,三个月的时间,赛力斯5已经从官方口中的上千辆订单数据,下滑至最终不足500辆。2021年,赛力斯5总销量还不足8000辆。

 究其原因,这与赛力斯5本身的产品竞争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在外界看来,赛力斯5顶着华为光环,但是赛力斯5更多的是借助于华为智选的渠道销售,以及在车联网上用了华为HiCar。总体来说,在智能化领域,华为的“含金量”较少,看点较少。

 然而,即便赛力斯5并没有取得双方以及市场的预期,但是华为和小康合作造车的目标却越来越明确,2021年12月份,AITO品牌再度打破了宁静。

 作为赛力斯旗下高端智慧汽车品牌,在12月份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AITO品牌旗下首款车型问界M5不仅成为了华为冬季新品发布的压轴之作,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长达1个小时的站台演讲。

 这事实上足以见得,华为对于这款汽车的“重视”。而此举在外界看来,也被视为华为曲线造车的重磅信号,问界M5,也被视作华为在汽车业务上的“嫡长子”。所以,如果说赛力斯5是双方试水的一款产品,那么问界M5便是真正有着华为从核心技术、渠道、品牌等多维度背书的`关键产品。

 在问界M5的产品竞争力上,的确能处处看到华为的影子。大到鸿蒙系统和HUAWEI DriveOne三电系统的搭载,小到HUAWEI SOUND车载音响和HUAWEI Super Charge超级充电等细节。从外到内,从视觉到触觉,再到听觉的配置搭载,华为对于问界M5,毫不吝啬。

 而从首个交付月的销量水准来看,问界M5也的确没有辜负双方的期待。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余承东给自己也定下了要在2022年销售30万辆华为智选汽车的目标。

 如果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问界M5无疑是挑大梁的那一个。目前进入华为智选销售渠道的车型事实上并不多,除了AITO旗下的问界M5之外,还包括赛力斯5、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以及阿维塔科技旗下的阿维塔11。其中,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还并未真正迎来用户的交付,而阿维塔11还需要等到今年三季度才能实现量产交付。

 虽然针对此前赛力斯5的停产传闻,官方表示将继续接受赛力斯5的订单,不过由于产能有限,目前小康股份在重庆两江新区的生产基地更多的是聚焦问界M5的生产,并且在华为智选中,现如今已经无法搜索到赛力斯5的商品信息,只有问界M5的三款车型在售。

 所以从这个维度来说,华为要想完成30万辆的销售目标,仍然是道阻且长。不过,根据赛力斯规划,AITO品牌今年还将推出两款新车,分别是问界M5纯电版,以及全新中大型SUV问界M7。在产能充足的情况下,其中问界M7有望进一步成为华为智选汽车的增长引擎。

华为助力问界M5成为赛力斯销量主力3

 日前,在小康股份发布的3月份产销快报,首次单独披露了旗下智能新能源汽车赛力斯的产销情况,数据显示,3月份赛力斯的产销量分别为3465辆和3160辆,一季度累计产销分别为6808辆和5044辆。

 考虑到5的产量已经非常少,赛力斯3月份的产销量大部分来自于AITO问界M5,这款由华为和赛力斯联合打造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于去年12月开启预售,在今年3月迎来首批批量交付。

 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曾表示问界M5要在今年3月份实现交付5000辆的目标,从结果来看未能达成。赛力斯在1月份誓师大会上曾打出“塞力斯汽车问界M5 一季度新车10000台生产保障”的标语,从一季度累计的产量来看并未实现当时制定的生产预期。

 而从目前的销量情况来看,即便能够生产出1万台问界M5,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库存积压。

 AITO问界M5共推出三款车型,一款后驱版本和两款四驱版本,价格在25万元至32万元区间。新车定位中型SUV,首次搭载了鸿蒙OS智能座舱,并搭载了由一台1.5T增程器和驱动电机组成的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最长续航里程为1242公里。

 理想ONE是增程式电动车领域的领头者,这款车在3月份的单月销量达到了1.1万辆。此外还有岚图FREE推出了增程式版本中大型SUV,目前最高单月交付量为3000多辆,远超其纯电版本。

 此前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增程式电动车之所以受消费者青睐,主要原因是它有效解决了纯电动汽车普遍存在的补能和里程焦虑问题。

 问界5作为增程式电动车领域的新进入者,首月交付超3000辆是个不错的起点,但与其最初定下的目标存在一定差距。这或许能从市场上的一些反馈中得出原因。界面记者梳理了主流社交平台上对这款车的讨论,内部空间不足、透明底盘增加驾驶障碍、高速噪声带来的不良体验令这款车在一定程度上遭受到消费者质疑。

 此外,塞力斯的品牌力相比已经崛起的新势力还不具备明显优势,后者的关注度和讨论度较高,已经逐渐得到了市场上的广泛认可。

 今年AITO问界M5还将推出纯电版和全新中大型SUV,余承东此前透露,AITO品牌在2022年将挑战30万辆的销售目标。

6月1日,AITO品牌早早地公布了5月份的交付数据,在疫情冲击以及芯片供应欠缺的环境下,有华为深度加持的AITO,在5月份交付量竟然一举突破5000辆,87天累计交付破万,达到11296辆,是所有新品牌单款车型交付最快破万的。

从出来后争议不断到87天破万,问界M5的“步伐”确实比之前的赛力斯要走的更快更稳。这不禁让人深思,与华为的深度捆绑后,究竟赋予了AITO多大的能量?

产品竞争力上了一个“台阶”

在问界M5首次亮相的华为冬季发布会上,余承东说了一句这样的话,“AITO问界M5作为华为持续创新与专业实力的最新见证,将会开启智慧出行新的时代。”

首先,华为全程参与了这款车的从设计到研发再到营销最后再到渠道铺设的整个闭环后,这款车的“含华量”显然要比当初的赛力斯5要高出不少。而且达到工业4.0标准的重庆两江智慧工厂,显然要让问界在面对大部分选择代工模式的造车新势力上更有“底气”。

底盘操控方面,余承东称AITO问界M5的底盘能媲美百万级豪车。前双叉臂、后梯形多连杆独立悬架加持下,问界M5还用轻量化铝合金底盘,副车架也用了柔性化设计,极大地提升了操控性。众所周知,此前理想ONE 赢得细分市场的青睐,并不是靠智能座舱与驾驶,而只是比一般车型切入得更准,更能找到国人的用车痛点。而问界M5在产品端比起理想有不少“长板”的同时,更有华为出众的号召力,因此销量逐渐“浮出水面”,也是意料之内的事情。

全策全力之下,华为30万的销量可能在今年内不能达到,但在明年,后年新势力逐渐沦为头部竞争的角逐好戏中,华为出众的整合能力,确实是其攻破其他对手最有力的长矛。

智选模式优势逐现?

自从华为2019年开始宣布进入 汽车 行业开始,已经走过了多达3年的时间。从一个简单的供应商到现在大家普遍认为的“亲自下场”,华为合作对象可谓是寻觅了不少对象,就目前来看,选择华为HI模式的有(北汽、长安、广汽),而智选模式的仅有赛力斯一间。

从一开始,华为就认定智选模式优先级要远大于HI模式的设定,或者可以说,从余承东此前的话语中,也可以清晰认知到华为内部对于智选模式与HI模式的定位。其曾经在一次内部会议中谈到,跟华为合作的车企“要品牌没品牌,要渠道没渠道,要零售没零售,产品设计、体验各方面都不行……”。余承东在言语中无疑中把广汽、长安拉下水,要知道这两家企业在造车行列中实力都位于前列,而华为仍然对于这两位合作伙伴感到不满。从广汽和长安与华为合作的车型仍未问世,华为对于合作车型的要求相当之高。

因此在华为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主导权拉回到自身手中。从而诞生了由华为主导的智选模式。简单来说,智选模式就是由华为终端消费者业务团队帮助客户做设计优化、体验优化。

而智选模式与HI模式有何差距,或许大家没有一个系统的认知,缸哥在这里就为大家科普一下。HI模式下,即华为inside模式,华为提供全车智能化解决方案,而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方案打包交付给合作的车企。而智选模式则是,从设计、开发、用户体验等从头到尾每一个细节,都由华为来主导,华为来选择。因此如果说HI模式“含华量”有60%~70%,那么智选模式最低限度有95%。因此,可以在不少论坛上看到,在提车问界M5后,不少人会将车后赛力斯的标签撕掉,贴上华为的英文标识。

虽然智选模式有着HI模式无可媲美的优势,却有一个致命缺点,便是未来这种模式想要扩张出去让更多车企参与进来,又有多少传统车企或者有份量的新势力车企“愿意”呢?可以预见的是,华为 HI 模式未来主要针对传统车企,因为两者合作需要话语权的平衡。而愿意被贴上华为标签,逐步沦为华为“代工厂”的企业绝对不会是目前一线传统车企。因此,华为智选模式能走多远,缸哥认为并不在于智能座舱有多么“华丽”,反而是 汽车 质量在3~5年后,现在热销的问界M5.以及即将发售的M7能不能得到消费者在质量口碑上的普遍认可。

余承东的下一步怎么走?

众所周知,华为卖车的的迫切心情早在被美制裁5G手机的一刻就已经暴露无遗。虽然余承东在此前粤港澳车展上再次将 汽车 与手机类比,但明眼人都清楚, 汽车 与手机的区别并不在一个“维度”。甚至可以说,华为要想从 汽车 上复制手机销量的神话,还有一大段路需要走。

要不断对外扩张,已经是华为目前的重中之重的任务。而且下一步华为要将HI模式打造成驾驶的极致,智选模式打造成智能座舱的极致,已经可见苗头。

而分开的两条线路,如何划分好之间界限,避免过度同质化,同样是余承东需要担忧的问题。虽然两者在路线上开端有所差别,但越往上走,华为的必然共性越多,到最后很容易造出智能化程度相仿的两个甚至多个产品,不同的是,只是挂上不同的厂方标识。“灵魂”和“肉体”华为占据多少,这条数学题,是华为考量未来的第一步,而接下来才是不断的获取足够多的车企客户。

从长远来看,华为的“野望”当然是中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但回顾现实,今年要完成30万的“小目标”已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综上所述,目前华为造车,可以说只是成功踏出了胜利的一小步。而且AITO交付量的攀升,也存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交付的可能性。而且,要如何处理好此前赛力斯5用户的不满,也是华为与赛力斯需要联合解决的事情。这款车被华为一举甩开。潜移默化地会让问界的用户担心,自己购买的M5、M7,是否在不久的将来也会遭遇同样的情景。

写在最后

6月6日,iPhone制造商Apple在其年度开发者大会WWDC上展示了其CarPlay的新一代版本。尽管真正安装的 汽车 要等到2023年下半年才会公布,但这先行版已经引发了 汽车 行业的巨大反响。毫无疑问,一直以智能座舱为宣传重点的华为,在未来除了要守住自己的固有阵地以外,更要与苹果争夺智能座舱的下半场。面对重重压力,余承东能带领华为走得多远,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