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米集团2022年Q1净利同比下降52.9%

小米汽车 多少钱_小米汽车预估价格

随着小鹏P7上市节奏步步逼近,关于P7和特斯拉Model?3的信息也越来越多。根据目前最新消息,P7的最高续航有可能实现700km+,最低价格会下探到24万,而且轿跑定位绝对拉风。在国内一众电动汽车中,目前是最有可能和Model3正面硬扛的车型。特别是在自动驾驶层面,小鹏汽车一直以自研自居,更是在去年举办了科技日。

众所周知,是程序员节(因为是2的十次方,二进制的基本计量单元之一),作为一家汽车企业,举办这样的活动其实非常违和。你很难想像BBA或者一汽广汽上汽会将之作为一个公司的核心活动。但对于主打“天生智能”、植根于互联网的小鹏汽车而言,这个活动却显得顺理成章。

对于小鹏汽车来说,举办这个节日,不止是“炫耀”自身的科技实力,更是表明自身的品牌调性,尤其是对于旗下小鹏P7与特斯拉Model?3的对比,成为全场活动的核心。

▌武装到牙齿的小鹏P7

“小鹏P7,武装到牙齿,光摄像头比特斯拉多了6个。”这是小鹏汽车10月24日第一场智能技术分享日活动后,电动星球蟹老板微博上发布的消息。

这条微博发布后,评论很多,争议很多。人们热衷于争论多了6个摄像头的小鹏P7能不能比特斯拉在自动驾驶上做得更好?回答这一问题的是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前高通自动驾驶团队负责人。

那么,小鹏P7这套Xpilot?3.0的硬件架构是怎样的?

12个超声波传感器、5个高精度毫米波雷达、13个自动驾驶摄像头、1颗智能座舱摄像头、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融合、英伟达Xier自动驾驶芯片

有关这个硬件架构的解读,42号车库在《XPilot?3.0强悍的智能化会成就小鹏P7吗?》一文中做了很好的分析,并将之定义为了全行业最强驾驶硬件架构、除特斯拉外第二件完全自主建立感知能力的车企。

但是,仅止于此?在我们看来,无论是吴新宙将自动驾驶分为四大颗粒——感知、定位、规划、控制;还是从这套硬件架构本身、小鹏自动驾驶团队的组成架构等等来看,以上解读并不能完整说明小鹏P7的特殊性。

特斯拉在自动驾驶上一直坚持纯视觉方案(全车21个传感器,包括12个超声波、8个摄像头、1个前置毫米波雷达,主要以视觉感知为主,参看上图第一张。),而小鹏P7或者说小鹏Xpilot?3.0的硬件架构则是多传感器融合的方案。

除了更多的传感器外(31个,包括摄像头+超声波+毫米波),P7还通过高精度地图+RTK差分+双频高精GPS+超高精度IMU实现了超视距+实时在线的驾驶能力。

是的,超视距+实时在线,这是我们认为小鹏P7在自动驾驶方案上与特斯拉最大的不同。某种程度上,你可以将特斯拉看成桌面端或者单机的,将小鹏P7看成是移动端或者联网的。

映射到自动驾驶能力上,就是特斯拉的车更擅长于处理可视范围内的Input(道路、环境、车辆、行人等等),而小鹏P7在此基础上,还能处理视距范围之外的Input,并将全局定位精度控制在厘米级、相对定位精度<0.3%。后续还能通过V2X等技术方案,实现车辆实时数据的互通和调用,更好地解决超视距的环境感知难题。

你可以将“超视距”的这种能力想像为“预测”或者“想像”。准确的“预测”加上高鲁棒性的可视范围感知能力,让小鹏P7在安全性上有更高的冗余。

当然,说特斯拉更擅长,并不意味着小鹏P7在可视范围内的感知会更差。用小鹏汽车官宣的话来说,小鹏P7打造了迄今为止,量产车最完善的视觉系统——两套环车视觉系统,互为冗余。

▌从L3到L4?,超越特斯拉?

上面分析完,可能大家会感觉我们想说小鹏已经超越了特斯拉,P7打败了Model?3。但并不是!

从吴新宙当日的演讲和随后接受专访时透露的信息来看,我们认为小鹏汽车依然处于追赶者的位置。

吴新宙说,小鹏汽车是从2015年就开始做自动驾驶研究的,四年多以来做了大量的改装、调试、软硬件匹配等事,甚至培养了一批供应商跟小鹏一起来做这个事,做一系列的系统设计。

2018年G3量产时,小鹏有了第一代自动驾驶、完成了自动泊车;到了2019年,通过多次OTA,G3从XPILOT?1.0变成了XPILOT?2.0(大致是从SAE?L1升到L2),在ACC基础上加上了LCC车道保持和ALC自动变道。

而截至目前,小鹏汽车已经具备了端到端的自研能力,涵盖了从感知、定位、规划、控制等所有核心环节。

明年,则是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上最重要的一年。通过小鹏P7这款车,小鹏汽车的XPILOT将从2.0、2.5达到3.0,实现L3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实现高速全自动驾驶以及360度的感知。

此后的2021年,XPILOT将升至3.5?,具备自主变道能力的高速自动驾驶及停车场自主泊车能力,2023年的XPILOT?4.0将拥有面向城市路况的自动驾驶功能。

吴新宙说,P7交付时虽然搭载了L3级别的自动驾驶硬件,但依然需要几次OTA才能最终实现L3?,时间点大概是2020年年底前。

我们在专访时问吴新宙,除了NOA?、高速公路全自动变道等等之外,特斯拉V10所呈现出的地图上帝视角、对向来车显示等等,小鹏P7能否做到?吴新宙非常淡定地说,对于小鹏而言,这在技术都没有问题,只有做不做、什么时候做的优先级问题。

而文章标题之所以提到Model?3?,则是因为我们还问了一个关于成本和价格的问题。吴新宙说,从BOM成本来看,P7硬件架构的成本会高于Model?3?。但P7的售价,却不应该由他来公布。

我们此前对P7的价格预估是中配在25-28万之间。考虑到P7目前披露的NEDC?600+续航、百公里加速4s俱乐部、以及更大的尺寸(轴距约3000mm)等等,35.58万起售的(配备基础AP)国产Model?3,的确会感受到压力。

最后补充一点,小鹏汽车在官宣中有这样一句:硬件基础上支持Xpilot?3.0升级到Xpilot?4.0。我们现场问这代表什么?得到的答复是,小鹏汽车从P7这款车开始,在硬件架构上已经做好了向后兼容的准备。说得直白点,就是此后的小鹏车型将支持硬件升级。

▌小鹏的另一个胜负手

如果只是谈小鹏的自动驾驶,行文至此,文章已经可以结束。但小鹏汽车周末的智能技术分享日其实不仅是谈自动驾驶。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在智能技术分享日开场白时提出的一个问题,就非常具有代表性。

这个问题是:什么是智能汽车?

我仔细想了想,到目前为止真还没有对智能汽车的权威定义。何小鹏在提出问题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认为只具备以下四种能力的汽车才能称为智能汽车。

1、高级别的驾驶能力;

2、具备智能交互能力。有智能座舱、能人格化的自然交流、“我一致坚信,以后汽车的交流形式是语音为主。”

3、有智能进化的能力;能够通过OTA持续升级、能对数据进行运营、有Appstore生态体系,

4、万物互联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5G、C2X(我们认为还要包括IOT)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思考,小鹏汽车在架构上其实有两大核心部门。除了吴新宙负责的自动部门,还有副总裁纪宇负责的智能网联部门。

而除了纪宇,小鹏汽车智能网联部门同样和自动驾驶部门一样“大将云集”。

刘凡凡,上海研发负责人,曾在全球最大车载导航供应商泰为工作十多年;负责地图导航、车载系统及应用生态;

刘毅林,上海产品和用户体验的负责人,Frog曾经职位最高的华人设计师,阿里巴巴AliOS斑马车载系统第一代设计师和产品管理人;

赵恒艺,北京负责人,负责人工智能,以及语音、大数据相关的事情,之前在乐视语音当过CEO,曾任思必驰副总裁。

在主题为“拥抱智能、拥抱生态”的演讲中,纪宇将智能汽车分为三代。

第一代解决的是联网的问题;第二代是车机的手机化,代表如特斯拉、斑马,解决的是车机智能化的问题;而小鹏汽车要做的是第三代,要解决的是整个汽车的智能化。

在这个话题上,纪宇说了很多。包括语音交互的自我成长和个性化、包括通过支付宝等手段让手机成为车钥匙、包括他们将与小米在物联网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包括什么是全场景智能,怎么让汽车成为贴心私人助理等等。

听完,我们突然意识到,如果说在自动驾驶领域,小鹏汽车还是特斯拉的追赶者。那么在智能网联领域,小鹏汽车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引领者。

我们敢于这样说,是因为在G3上我们已经体验到小鹏汽车的这种领先。别人是单个功能能用,而小鹏是多个功能点融在一起的好用。

G3自动泊车,无需寻找车位、无需额外启动,打倒档、点OK,G3就会自动泊车。在当下,这是全行业最好用的自动泊车功能。

自动泊车功能的演进优化,也让我们对小鹏汽车的“运营”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同。根据数据,持续对功能点进行优化和调整,实现有价值的OTA,这才是运营的本质。

纪宇说,传统意义上的汽车,把这个汽车买回家以后它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可能五年以后汽车的功能不会增加一点,也不会减少。智能汽车一定是能不断学习的,功能会不断的增加。

而要实现这些能力的话,首先要解决的是下面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大数据,第二个是深度学习能力,第三个是OTA整车升级的能力。尤其在OTA上,不能仅仅做成一个时髦的技术,还要把云端和车端的东西结合起来,跟车的大量硬件打通,实现整车的OTA,如果仅仅是APP的OTA是没有价值的。

跟生态的结合,则是小鹏想得非常清楚的另一个要点。譬如,跟支付宝和小米的合作。纪宇说,过往十五六年间,因为支付宝的成功推广,我们今天出门已经不需要带钱包了,只需要带手机和车钥匙就可以了,我们一直在想为什么还带车钥匙?是不是带一个手机就可以?

而在P7这款车上,小鹏终于能安全地做到这一点。不用带钥匙,带个手机就可以,不光可以开门,还可以把车开走。

如果不是小米手机怎么办?打开支付宝,不管什么手机都可以把门打开和开走。跟支付宝的合作,事实上都是利用了支付宝和小米的金融安全能力、手机上密钥验证的能力,保证车端的安全,金融级的数字安全。

结语:智能汽车是下一个赛道

这是何小鹏说过的、我个人最欣赏的一句话。从去年八月何小鹏第一次说出到现在,它也慢慢成为全行业的共识。

何小鹏当天还分享了另一个特别的数据。今年以来,虽然中国纯电动汽车的销售出现了负增长,但是中国智能汽车的增长却一直是在狂飙突进,全年会有百分之三百以上的增长。而在明年,这一增长趋势也不会变化。

第二张图,则是中美国两国智能车的销量合计,单月销量的差距越来越小。

这是何小鹏早前转发的一条朋友圈,也是小鹏汽车眼中的下一个汽车时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小米集团2022年Q1净利同比下降52.9%

据IDC最新发布的2021 Q2全球智能手机市占率统计显示, 小米手机销量超越了苹果,晋升全球第二 。小米Q2出货量5310万台手机,增长86.6%,市占率16.9%。世界媒体也纷纷以“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机单季的供货量方面首次跃居份额第2位”为题进行了报道。

手机市场份额前五

面对这份成绩单,小米自然喜出望外。但在这种喜悦和荣耀的背后,小米还有很多的问题要直面。

01

没有 科技 含量加持的走量

在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之后, 小米已经完成了从最早的草根品牌的定位,向成熟品牌的迈进和转型 。小米所取得的成绩,也说明了这一点。但出货量并不意味着创收能力的突飞猛进。

最近小米也入选2021《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338位。较去年上升84位,成为互联网相关企业中进步最快的世界500强企业。这是小米连续三年上榜。

但是对榜单稍加比较,就会发现三星电子排名第15;在盈利方面,苹果以574亿美元的利润位居榜首。在手机软件领域,谷歌和苹果所控制的移动操作系统安卓(Android)和iOS的市场占别高达81.5%和18.4%,几乎控制了整个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市场。

因为芯片出货面临的普遍短缺,芯片企业的上升也很快。此情此景,就不得不提 小米自研芯片的失利和败北 。在芯片方面,小米的战略眼光是到位的。澎湃S1,发布于2017年,是一款28nm制造、8核Cortex-A53的手机芯片,应用于小米5C这款手机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款芯片的失败是必然的,28nm的工艺相较其他同级芯片劣势明显,最关键的是它的基带芯片,别说全网通了,连双网通都很勉强,LTE也只做到Cat.4。

手机最核心的软硬件方面,小米都不占自研的优势 。虽然三星也是安卓阵营,但是三星不单自己做手机,更重要的是占据了上游的供应链,在芯片等方面保有绝对优势。

虽然从出货量的维度来讲, 小米取得了全球第二的成绩,但整体的综合表现都并不出色 。华为手机刚刚开完发布会,面对封锁坦诚供应不足。小米整体出货量的上升,某种程度上是 因为华为份额的下降,小米挤占了这部分空间

但也正是这一点, 小米的这种受益模式注定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如果说去年,小米是华为销量对冲最大的受益者,那么到了今年,华为手机业务还剩多少市场份额关系到小米是否还能继续享受这种销量对冲而保持去年高速增长的势头。

手机出货量

根据浦银国际研究的报告,今年小米将继续受益于华为手机销量的对冲。其中欧洲市场将拿下30-35%华为手机的市场空间;其次是中国市场,小米将拿下约30%华为手机的市场空间,而 从全球看,小米将会获得27%左右华为手机的市场空间 。但向小米一边倒的局面将被更加均衡所替代,后知后觉的OV将分别拿下华为手机22%和20%左右的空间。

02

小米占据高端市场了吗?

雷军曾表示,“经过五年(始于2016年)的艰苦卓绝的补课,我们产品能力已实现了巨大的提升,并在高端市场打开局面并站稳了脚跟。”

但问题是,小米真的占据高端市场了吗?安卓手机阵营的高端品牌,从最初占据技术领先优势的三星,轮替到依靠单点突破实现整体性能和品牌提升的华为,这是大致的品牌交替曲线。但到 目前为止,还很难说小米占据了高端品牌的市场 。雷军的这一番表达,更像是自嗨。

小米手机的性能和性价比,经过这么多年的打磨,肯定是经过了市场检验的。但品牌,是另一种需要经营的无形资产,但最核心部分还是根植于产品的创新能力。以华为为例,将相机拍照锁定为重要的爆破点,发布会则经过周密计算选在欧洲,高举高打,和国货崛起同频,收割了一大批中高端用户。

相比较之下, 小米则在营销和品牌方面,一直都显得很保守 。如果说在小米成长的早期,这种状态是可以被理解的。但在小米已经取得今天的成绩的情况下,小米的四平八稳则显示了自身的核心局限——小米整体还是被当作一家制造业企业,所以整体的估值不高。

小米手机

2011年,小米1横空出世,并开启了互联网手机的时代。现在智能手机行业都快进入衰退期了,小米拿出什么革命性或者有实质创新的产品了吗? 十年过去,所谓的创新,都谈不上实质上的创新,严重依赖于高通的芯片和安卓的开源代码 。根据财报数据,2020年小米手机毛利率为8.7%。作为对比,苹果公司的每一款手机毛利率均超过50%。

进入5G时代以来,各大手机厂商纷纷启动高端化战略,试图在高端市场分一杯羹。去年年底,小米就携小米11Ultra系列大张旗鼓地冲击高端手机市场。但就在今年618期间,该系列手机便开启了史无前例的优惠,已有电商渠道公布了超过1100元的优惠幅度,即便是其他的渠道也优惠超过了700元,基本上算是给这台所谓的高端旗舰画上了“句号”。

而在全球市场, 小米的整体策略依然是利用低价抢夺市场份额,甚至为此出现了个别机型现负营业率的情况 。瑞银对小米出货量较大的红米Redmi K30 5G进行的拆解分析表明,其128GB的平均售价为2299元人民币 (350美元)。加上制造、货运/物流和保修成本,预估产品毛利率为9%,与公司平均水平相当。但是考虑到运营支出/销售,估计营业利润率约为-1.7%。

利润率

高端机攻略也拖累了小米集团的净利率 。2020年小米对外投放广告开支55亿元,主要是为了推广高端机型。广告开支的增加,让小米2020年净利率为5.28%,相比2019年的5.58%略有降低。如今,荣耀从华为独立出来,已摆脱了芯片的困境,并明确宣布定位高端,硬件配置将超越华为的Mate、P系列。 在荣耀的反扑之下,小米的高端机战略能否站稳,还有待观察

03

小米 汽车 的掣肘

2020年2月,雷军宣布造车之后,小米集团股价一度涨幅超过12%,当天收盘市值增长500亿港元。这说明市场很看好小米造车。对于造车,雷军直言,他和小米已经做过充分调研,并且首期投资便为100亿元,未来十年预计将投入100亿美元。虽然较之国内不少造车新势力起步阶段的缺钱卡脖子,但仍有不少人质疑, 起步略晚的小米造车,首期100亿元的投入能够支撑其走高端、做智能化研发、攻克新造车核心技术吗

更何况,100亿元对于如今的造车领域来说已经不算多了,一直被诟病吝啬研发投入的蔚来在2020年的支出便高达24.9亿元,今年更是预计超过50亿元,这还不算蔚来在过去三年投向工厂硬件、三电系统开发、换电站以及市场体系服务体系等的支出。要知道,过去三年蔚来净亏损高达376亿元,而且这些亏损的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壁垒。在这个马太效应明显的赛道,后入者小米如何形成差异化优势,生产出有小米特色“杀手锏”的成型车,将考验雷军的智慧。

造车可能会让小米跻身万亿市值俱乐部,也可能会因为巨大的资金投入将小米拖入深渊 。小米虽然外表家大业大,但因为整体的市盈率不高,所以造就了小米在品牌经营方面也极其讲究性价比。

但在竞争高度激烈的 汽车 市场, 小米很难复制性价比奇迹 。现在的电动车市场呈现两头开花的局面,以特斯拉、比亚迪和蔚小理为代表的20万以上的高端化路线,和以五菱宏光MINIEV为首的10万以内的低端化路线。三年后,小米 汽车 量产后将切入哪个市场呢,保持性价比势必就不会往高端上走,往低端,以五菱积累了十多年的品牌、市场优势就连特斯拉也很难在销量上讨到便宜,更何况小米。况且,加上自动驾驶等核心组件,要维持性价比的品牌形象,只能往竞争最为激烈的10万-20万区间去靠,这意味着 小米迎头相撞的不仅仅是未来可能下探至这一区间的特斯拉,更是一群对电动车分外眼红的燃油车企

小米 汽车

在没有完全革命性续航突破比如半小时充1000公里之前,和完爆其他对手的产品力, 小米 汽车 这个“新来的”可能会惨遭蹂躏 。造车已经到了一个泾渭分明的阶段,新能源和自动驾驶,虽然在物理基础上有重叠,但是这两条路已经不是同一个层面上的不同方向,而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进化方向。也就是说,新能源本身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标配,自动驾驶才是真正角逐的方向。

而小米现在入局,就意味着先要追平新能源 汽车 业态的平均水平,还要追赶自动驾驶。迄今为止,作为手机行业顶流的Apple虽然屡屡传出造车的消息,但真正落地的产品依然虚无缥缈,苹果的战略布局不可谓不早,供应链整合能力也不可谓不强,但在产品兑现上的迟疑,就说明这件事并不简单。伴随着特斯拉在价格方面即将洞穿20万以内的趋势愈加明显,小米要保持性价比的惯性无异于难上加难。

世界第二,只是出货量的排名,对这一点,要保持足够的清醒。 随着竞争的升级,技术实力储备的短板,会暴露的越加明显,追赶也会变得越来越吃力 。小米和雷军没必要再去盘点自己过往的选择和梦想了,重要的是看清当下,解决问题。

小米集团2022年Q1净利同比下降52.9%

 小米集团2022年Q1净利同比下降52.9%,小米集团第一季度调整后净利润 28.6 亿元,一季度小米研发支出人民币 35 亿元,同比增长 16%。小米集团2022年Q1净利同比下降52.9%。

 小米集团2022年Q1净利同比下降52.9%1

 5月19日盘后,小米集团发布一季度财报,第一季度调整后净利润28.6亿元,同比下降52.9%;第一季度营收733.5亿元,同比下降4.6%。

 财报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团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58亿元,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3850万台。本季度,全球智能手机ASP达到人民币1189元,同比增长14.1%。根据Canalys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保持第三,市占率达到12.6%。

 财报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团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达到人民币195亿元,同比增长6.8%。本季度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的毛利率达到15.6%,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财报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团智能电视全球出货量仍同比增长超过15%,达到300万台,再度实现逆势增长。根据奥维云网数据,小米中国大陆电视出货量连续13个季度稳居第一名,市占率进一步提升至22.3%;全球电视出货量排名亦稳居前五。

 同时,得益于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及核心零部件的价格下滑,本季度的智能电视业务毛利率同比和环比均取得提升。

 财报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团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71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广告及游戏业务均实现同比增长。本季度,小米集团在全球和中国大陆的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3月,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5.29亿,同比增长1.03亿。

 其中,中国大陆MIUI月活跃用户数为1.3亿,同比增长1700万。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净新增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2000万,中国大陆净新增月活跃用户数达到580万。其中,中国大陆MIUI月活跃用户数连续6个季度实现环比递增,为未来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财报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团广告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45亿元,同比增长16.2%,主要得益于搜索、效果及品牌广告业务收入的增长。本季度,尽管游戏行业仍面临监管环境的挑战,游戏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11亿元,同比增长3.0%。

 境外互联网业务继续保持强劲增长。2022年第一季度,境外互联网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16亿元,同比增长71.1%,在整体互联网服务收入的占比持续提升,达到21.9%,创历史新高。

 财报还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团境外市场收入达到人民币375亿元,占总收入的51.1%。

 盘面上,小米集团港股今日收报于11.08港元,跌4.%,年内跌幅已达41%,去年年度跌幅为43%。

 小米集团2022年Q1净利同比下降52.9%2

 小米集团第一季度调整后净利润 28.6 亿元,同比下降 52.9%,预估 28.4 亿元;第一季度营收 733.5 亿元,同比下降 4.6%,预估 725.2 亿元;第一季度净亏损 5.87 亿元,预估收益 25.9 亿元。

 一季度小米研发支出人民币 35 亿元,同比增长 16%。

 小米第一季度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人民币 458 亿元,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 3850 万台。一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机平均售价(ASP)同比增长 14.1% 达人民币 1189 元。

 同时,小米中国大陆地区定价在人民币 3000 元或以上及境外定价在 300 欧元或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近 400 万台。小米称,据第三方数据,2022Q1,小米在中国大陆定价人民币 4000 元至人民币 6000 元价格段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位列安卓智能手机厂商第一。

 小米称,据第三方数据,小米在中国大陆智能手机线上渠道出货量领先,市占率 32.3%,排名第一。同时线下渠道拓展及提效成绩显著。2022 年 Q1,据第三方数据,小米高端智能手机在中国大陆地区线下渠道出货量占比超 50%。

 2022 年 3 月,全球及中国大陆 MIUI 月活用户均创历史新高。小米全球 MIUI 月活用户达 5.29 亿,同比增长 1.04 亿。中国大陆 MIUI 月活用户 1.36 亿。2022 年 Q1,小米中国大陆 MIUI 净新增月活用户数 580 万。其中,中国大陆 MIUI 月活用户数连续六个季度环比递增。

 2022 年 Q1 小米智能电视再度逆势增长,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超 15% 达 300 万台。据奥维云网,小米电视出货量已连续 13 个季度中国第一,全球前五。此外在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下,小米 2022 年 Q1 智能电视业务毛利率同比和环比均有所提升,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优化。

 2022 年 Q1,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人民币 71 亿元,同比增长 8.2%。境外互联网业务延续高速增长态势,收入达人民币 16 亿元,同比增长 71.1%,在整体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 21.9%,创历史新高。

 财报显示,2022 年第一季度,小米境外市场收入达到 375 亿元,占总收入的 51.1%。根据 Canalys 数据,2022 年第一季度,小米在全球 49 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在全球 68 个国家和地区的出货量排名前五。

 财报显示,2022 年第一季度,小米 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部分收入 194.8 亿元,预估 199.8 亿元,同比增长 6.8%。本季度,小米 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的毛利率达到 15.6%,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小米的全球专利授权数超过 2.6 万件,全球专利申请数超过 5.3 万件。其中,小米在影像技术方面的全球专利授权数超 980 件,全球专利申请数超 2400 件;在充电技术方面的全球专利申请数超 1550 件,有线快充全球专利申请数超 390 件,市场地位领先。

 小米集团2022年Q1净利同比下降52.9%3

 小米集团披露2022年度一季报。报告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实现营收733.52亿元,同比下滑4.6%,实现调整后净利润28.59亿元,同比下滑52.9%。

 其中,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团在智能手机业务板块实现的`收入,同比下滑11.1%至458亿元,主要原因是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所下滑。报告显示,受核心零部件供应的持续短缺、疫情反复、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在中国内地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18.2%的背景下,小米集团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22.1%至3850万部。

 不过,小米集团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造成的营收下滑,被其智能手机平均售价上调所部分抵销。2022年第一季度,由于小米集团中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的比例增加,其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同比增长14.1%至1188.5元/部。而受若干智能手机型号促销影响,小米集团智能手机业务的毛利率,由2021年同期的12.9%降至9.9%。

 报告显示显示,小米集团的主营业务包括智能手机业务、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互联网服务业务等。尽管小米集团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大幅下滑,但其出货量仍保持了全球第三,市占率达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