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汽车行业怎么样

2.小米造车在哪里建厂 湖北抛出了橄榄枝

3.蔚来和小米汽车是一个公司吗

4.坚持创新是关键/小米汽车落户北京 站在风口准备起飞

5.武汉称高度重视小米造车,他们的产品性能好不好?

6.小米造车落户 小镇马驹桥的狂欢派对

7.小米造车会落户芜湖吗?

8.新能源汽车井喷背后的故事

小米汽车总部落户合肥_小米汽车落户合肥?

引言

早在3月30日,小米集团就发布了一则公告,主要涉及到的是关于小米智能 汽车 正式立项的消息。据了解,小米 汽车 在十年之内会投资100亿美元的资金,首日就投资了高达100亿的人民币,这就意味着小米集团要正式进入到造车行业当中。

在小米集团发布消息的第二天,武汉地区就表态,要努力争取和小米 汽车 合作的可能性。很多武汉当地的网友对比表示了积极的态度,都希望能够和小米 汽车 合作,通过招商和其合作。当然,除了武汉地区以外,西安、北京、上海等地区也向小米 汽车 抛出了橄榄枝,四个城市之间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

就在小米集团官宣了消息后没多久,西安很多网友也纷纷表示了希望西安能够拿下项目的想法。对待这种现象,有关机构已经回复了大家的想法:西安一定会结合目前的新能源的 汽车 发展,努力对接“小米造车”的项目。

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新能源 汽车 行业,比亚迪在深圳,蔚来在合肥,小鹏在广州,特斯拉在上海,百度在长沙。而武汉和西安作为中国知名的工业重地,也是中国知名的 汽车 制造全产业链的城市,却没有新能源的 汽车 企业驻扎在这里。当然,本地人都希望小米 汽车 能够来到这两个城市进行合作了。

小米还没有官宣到底会让小米 汽车 驻扎在哪个城市,但是根据有关人员透露的消息来看,小米有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的。与此同时,在6月3日的时候,小米还参与了位于上海的纵目 科技 高达1.9亿美元的D轮投资。要知道,纵目 科技 这个公司主要业务就是提供自动驾驶的解决方案。到了6月8日,小米集团、高瓴、美团参与了位于上海的禾赛 科技 高达3亿美元的D轮投资,而这家企业主要是做激光雷达的。

所以,这一系列的消息让大家认为,小米 汽车 最后的驻扎地点很有可能会选择上海。另外,小米公司发布了不少自动驾驶的职位招聘消息,地点在北京。所以又有不少人认为,小米 汽车 会选择北京落户。在各种信息的影响下,小米 汽车 到底会和哪个城市合作,还真的是没办法说清楚的事情。

如果从优势上来考虑的话,北京和上海要比西安和武汉更有优势。首先,小米的总部就在北京,有着得天独到的优势。另外,在新能源的 汽车 领域,北京的产业链也是比较完整的,上海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样看来,武汉和西安的优势更加明显。当然,这两座城市未来的公共交通系统也是比较完善的,小米和这两个城市合作没有什么问题。再拿武汉和西安相比,认为武汉更有优势的人比较多。所以大家觉得小米 汽车 有很大可能会落户武汉,原因有三个方面。

首先,小米的第二个总部所在地区就是武汉。其次,小米集团的老总雷军是湖北人,大学也是在武汉读的。从情怀上面来讲,作为湖北人的雷军,当然想着为家乡做些贡献了。最后,和西安相比,武汉的产业配套更加完整,人才优势也更加突出。

在产业方面,全国排名前三的 汽车 城市分别为广州、重庆和武汉。当然,我们要承认全国排名前三的城市主要考虑的因素都是传统 汽车 做出的贡献。而在新能源的 汽车 领域,东风 汽车 比较支持新能源的 汽车 发展,比亚迪也在武汉落户。所以很显然,在相关配套产业方面,武汉的设施是比较完善的。到2020年为止,在新能源的 汽车 相关配套厂家方面,武汉的总数量在100家左右。

当然,西安在产业方面的优势也很强。落户在西安的车企主要包括开沃、吉利、宝能 汽车 、比亚迪等等。说起产业配套方面,西安地区有很多投资超过百亿的 汽车 项目。

在人才方面,武汉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客观来讲,武汉和西安都是重视高校教育的地区,但是两者之间对比一下的话,武汉拥有的高校数量有83所,数量仅次于北京。除此之外,武汉还有两所985兼211高校。当然,武汉还有不少其他的知名高校。西安的高校数量当然也不少,但整体比武汉要少了一些,所以专家也认为最终武汉能成为赢家。

结语

在未来的新兴产业中,新能源的 汽车 领域都是无法忽视的部分。到底能不能和这些产业合作,也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未来发展快慢。在这次抢夺小米 汽车 的竞争中,西安和武汉都会竭尽全力。但是到底谁会胜出,需要小米 汽车 给出答案了。

武汉汽车行业怎么样

当小米官宣造车的消息传出时,武汉人比北京(小米总部所在地)人更着急。

在民众的强烈情绪之下,武汉的热情和效率同样不低,消息公布的第二天,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便回复道:" 我们高度重视小米官宣造车,已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将主动、热情对接小米 "。

武汉人民的热情并非一厢情愿。

雷军的家乡仙桃市紧邻武汉,他的母校是武汉大学,而正是在武汉的电子一条街,雷军开始了自己的程序员生涯,这里就是雷军的青年时代,是他走向全国的起点。

现在,武汉光谷有小米的第二总部,而近几年在国内芯片投资领域大展拳脚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投资基金,也与湖北国资有着密切联系。

在一系列的 情感 和商业纽带下,武汉和小米联姻造车似乎并非不可能。

如今新能源 汽车 格局未定,但新能源 汽车 之城的基本格局大有清晰之势。

蔚来已经和合肥以及安徽深度绑定,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小鹏在广州获得无数扶持,自建工厂已落地旁边的肇庆;上海则有 " 大鲶鱼 " 特斯拉;即使是与武汉同为中部重镇的长沙,也有和百度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合作。但提起武汉新能源,你能想到什么呢?

武汉对新能源缺少兴趣吗?恰恰相反。

2009 年,武汉率先成为国内首批获批推广应用新能源 汽车 规模化的城市。紧接着,武汉到 2020 年,新能源 汽车 整车产能达到 60 万辆,力图成为国内中部新能源 汽车 中心。到了 2012 年,上海通用 汽车 落户武汉市江夏区金口新城并建立生产基地;两年后,比亚迪宣布其武汉基地落户武汉市黄陂临空产业园,并投资 30 亿元建设新能源 汽车 基地。看起来似乎一切都像奔流不息的长江水,不可阻挡。

武汉东风本田 汽车 有限公司第三工厂

然而工业重镇武汉,并未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激起足够的水花,当其他城市正在为争夺 " 新能源 汽车 之都 " 而打得不可开交时,武汉仿佛生了锈的老牌 汽车 ,踟蹰不前。

汽车 行业分析师张翔对 ZAKER 科技 表示,在过去几年的新能源浪潮中,湖北最重要的车企东风 汽车 投入不足,导致其逐渐落后于行业,而它的停滞连带整个武汉甚至湖北都掉队了。

" 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对一向风风火火,早餐都要走在路上吃的武汉人来说,并不十分体面。

要抹去身上的 " 锈迹 ",除了打磨原有车身,最好的方式是,换一辆。

但对武汉来说,可供挑选的已经不多了,新能源 汽车 " 三巨头 " 皆已名花有主,即使是一辆车都没卖的贾老板都被珠海抢了去。虽然雷军连小米 汽车 的名字都还没想好,但张翔认为,小米在品牌、智能软硬件等领域均构建了自己的优势,如果落地,对武汉的产业拉动无疑是巨大的。

雷军对武汉确实蛮有感情。

1987 年 6 月,从武汉寄来的一封录取通知书,把他从无名小镇带到了视野广阔的大都市;在武汉大学图书馆,他遇到了那本改变人生的《硅谷之火》;在电子一条街给人修电脑,为他积累了最初的商业经验 ……

小米武汉总部开园那天,雷军站在新建的办公大楼里难掩激动:" 正是因为这里是我人生事业的起点,这里留下了我太多的青春回忆,所以我一直想为武汉、为东湖高新区做一点事情。" 他希望,未来十年能把武汉建成小米的超大研发总部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高地。

当然,这是从雷军个人 情感 角度而言。但决定小米未来方向的千亿级投资,显然不会如此简单地随性而动。

武汉大学第五届校友珞珈论坛举行 雷军回母校演讲

某种程度来说,小米需要武汉,并没有武汉需要小米那般强烈。但张翔认为,武汉对小米依然有足够的吸引力。

首先,武汉以及周边黄冈、襄樊等城市拥有极为完备的整车制造能力,不少 汽车 零部件厂商同样相伴而生,对没有自建车厂的小米来说,光制造和生产就已经十分具有吸引力了。

同时,也正如前文所述,失意的武汉正大力扶持新能源企业,如果有优秀标的,武汉绝不会轻易放过。再加上小米和湖北一向关系良好,心属武汉并非牵强之举。

此外,张翔认为一个更关键的因素是,小米和武汉面临类似处境——他们都没有太多可选择的余地了。如果小米跟随已有的新能源车企,进驻话语权强势的城市,那以目前小米造车的进度来说,它大概率不会是那个最让人偏爱的孩子了,毕竟他们已经要供养一个非常能吃的大胖子了。

汽车 产业百年发展史,城市与车企都会相互烙印,在各自身上留下自己的标签。" 东方底特律 " 已无人会去争夺,但 " 新能源 汽车 之都 " 的乱战才刚刚拉开帷幕。

对小米来说,像武汉这种好,政策强,又舍得将小米放在优先位置的城市已经不多了。同样地,对武汉来说,像小米一样意志坚定,预期投入巨大的 科技 公司更是凤毛麟角。

当 52 岁的雷军站在小米的十字路口时,当他言语哽咽地说将押上人生全部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时,除了老套的情怀,还应该有能够支撑小米造车的坚实后盾。

而当建城 3500 年的武汉想要摆脱过去的桎梏,奋勇前行时,除了热干面和滚滚长江,还应该有面向未来的产业机会。

命运的巧合之处在于,现在,他们都成了对方为数不多的选择。

参考资料:

《给补贴、争车企、抢:谁能成为 " 新能源 汽车 之都 "?》

《雷军与武汉的往事》

ZAKER 科技 出品

文 / 刘凡

编辑 / 黄嘉敏

小米造车在哪里建厂 湖北抛出了橄榄枝

谁都知道智能汽车是通往未来工业高度的必经之路,无数人为之疯狂。

在武汉重启一周年之际,Xpeng Motors正式宣布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正式签署《Xpeng Motors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基地及R&D中心项目投资协议》。该项目占地约1100亩,将建设整车及动力总成工厂,规划产能10万辆,预计2023年投产。

小鹏“定居”武汉,让更多人猜测小鹏去小米汽车工作的可能性。但现实是,小鹏对武汉早有兴趣,急于转型的武汉也确实想把小米汽车留在武汉,但小米无意落花流水。

武汉等不起。虽然目前小鹏很小,但智能汽车的优势可以弥补武汉近年来在智能汽车方面的下滑时间,为其转型“车谷”奠定基础。

小鹏停了,小米还远。

事实上,武汉一直在努力吸引小鹏。

2020年12月,武汉市委书记一行访粤时,前往详细了解生产和情况,试驾新能源汽车,并与思朋汽车CEO何交流。

王忠林还对小鹏提出希望,希望小鹏看好武汉,投资武汉,扎根武汉,帮助武汉做大做强汽车产业,打造新的工业增长极。

随后,何还参观了武汉经济开发区,双方进行了良好的交谈。我们不知道武汉花了多少钱把小鹏拉过来,但按照小鹏目前的体量,产能完全过剩。

目前,小鹏在海马三厂一期已具备15万辆的年产能。此外,原年产能10-15万辆的肇庆二厂,在小鹏的年产能约为25-30万辆。

相对于不到一年不到3万辆的交付量,可以说产能相当丰富。

那么对于如此充足的产能,有人认为是最近宣布进军汽车的小米的代工。

这个猜测我们不做评论,但是从一些传闻中也可以看出,小米到目前为止在武汉造车并不是很积极。

小米官方公布该车后,很多市民开始在武汉市留言板上提醒市要拿下小米的车。第二天,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做出声明,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争取合作的可能。

但小米对此一直没有回应。目前有这样一个消息,小米正在试图收购鲁手中的宝沃汽车。

据知,宝沃汽车工业4.0智能工厂生产线全新,工厂设计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具备传统燃料和新能源双重资质。但消息是,雷军出价极低,远低于鲁为宝沃支付的价格,因此雷军与鲁的谈判目前陷入僵局。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小米至今没有对武汉做出表态。

毕竟武汉很着急。虽然与小鹏牵手,但对于武汉这座汽车之城来说,这还远远不够。

武汉大象转身。

一直享有“中国汽车之都”美誉的武汉,拥有庞大的汽车产业集群。仅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有7家汽车整车企业、12家汽车总装厂、5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聚集了中、法、美、英、日五大汽车系,被称为全国六大乘用车基地之一。

但从近几年的表现来看,如果非要给武汉的汽车产业下一个定义,那将是极其坎坷的。

2019年之前,武汉主要的整车制造链是神龙汽车、东风本田、上汽通用、东风乘用车、东风雷诺。

但东风雷诺去年4月直接告别武汉。

虽然这并不能撼动整个武汉汽车工业,但DPCA的衰落对武汉是一个重要的打击。从2016年的年销量70万到2020年的年销量5万辆,年产值从1000多亿变成不到50亿,DPCA只用了5年时间。

我相信,如果不是东风本田二三厂和通用的工厂的建立,逐渐填补了神龙空的缺口,那么武汉的汽车供应商早就破产了。

更何况,在其他城市都在争当造车新势力的时候,保守的武汉似乎成了一只慢吞吞的大象,犹豫不决。

如今,蔚来已迁至合肥,与安徽深度绑定,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小鹏在广州得到了无数支持,自建工厂在旁边的肇庆落地;上海特斯拉;即使是不具备武汉产业集群优势的长沙,也有百度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合作。

但是提到武汉新能源,你能想到什么?是东风等传统车企在新能源上的喷溅?

现在大家都开始夸合肥蔚来的投资眼光,但是早在几年前,蔚来就已经开始和武汉光谷谈判了。但项目即将落户时,武汉介入,希望蔚来落户武汉经开区。可惜当时武汉经开区没能抓住机会,反而让合肥捡了个便宜。

思念蔚来让武汉压抑了很久。

如今,当武汉在去年9月喊出“中国车都”到“中国车谷”的时候,想必已经开始意识到,造车新势力虽然不值一提,但至少在智能化、自动驾驶方面,可以给这个传统汽车产业的转型带来一丝生机。

但事已至此,武汉的选择并不多。造车新势力都拿了,连贾跃亭的FF都被珠海抢了。

虽然不知道武汉为在小鹏建厂付出了多少,但可以想象,今天的武汉可能为小米付出了超乎寻常的代价。

百万购车补贴

蔚来和小米汽车是一个公司吗

随着3月30日小米造车的官宣发出,汽车圈的业内业外都为之震动,说到建厂选址很多人一提小米、雷军故乡就能想到武汉,那么小米真的会选择在武汉建厂吗?目前武汉表示欢迎,小米并未准确发声。

当小米官宣造车的消息传出时,武汉人比北京(小米总部所在地)人更着急。一天内,武汉城市留言板上多了几十条热切的询问," 小米正式造车,武汉要力争!"、" 一定要把小米汽车争取到武汉来 "、 " 小米汽车,请领导重视!"、" 市应赶紧联系小米雷军,将小米汽车产业园落户武汉 "…… 武汉人从情感到产业都为分析了一遍:无论如何,要让小米造车落户武汉。

在民众的强烈情绪之下,武汉的热情和效率同样不低,消息公布的第二天,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便回复道:" 我们高度重视小米官宣造车,已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将主动、热情对接小米 "。

4月2日,据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消息,有网友写到:“经开区有没有跟雷老板有过接洽的,看看能不能把项目争取一下,毕竟雷老板也是湖北人。”对此,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表示:“小米作为世界500强,是我区重点的招商目标企业。我们高度重视小米官宣造车,已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将主动、热情对接小米,充分展示我区优质汽车生态圈和优越营商环境,争取合作可能性。”

如今新能源汽车格局未定,但新能源汽车之城的基本格局大有清晰之势。蔚来已经和合肥以及安徽深度绑定,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小鹏在广州获得无数扶持,自建工厂已落地旁边的肇庆;上海则有 " 大鲶鱼 " 特斯拉;即使是与武汉同为中部重镇的长沙,也有和百度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合作。

如果小米选择在武汉建厂,也并不突兀,因为小米创始人雷军对武汉有特殊的感情,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并且小米集团第二总部也落户武汉光谷金融港,同时雷军投资的金山软件和顺为资本,也都落户在武汉。而武汉经开区负责人表示,到2025年,还将累计引进2至3家新能源整车企业,力争整车厂突破10家,整车产量突破200万辆,汽车工业产值突破5000亿。这辆之间就有了一种双向奔赴的意思。

对小米来说,像武汉这种好,政策强,又舍得将小米放在优先位置的城市已经不多了。同样地,对武汉来说,像小米一样意志坚定,预期投入巨大的科技公司更是凤毛麟角。

坚持创新是关键/小米汽车落户北京 站在风口准备起飞

不一样,不是一家的

蔚来是全球化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于2014年11月成立,旗下主要产品包括蔚来EC6、蔚来ES8、蔚来ES6、蔚来EP9、蔚来EVE等。蔚来致力于通过提供高性能的智能电动汽车与极致用户体验,为用户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1]?

2014年11月,蔚来由李斌发起创立,并获得淡马锡、百度资本、红杉、厚朴、联想集团、华平、TPG、GIC、IDG、愉悦资本等数十家知名机构投资。?[2]?2018年9月12日,蔚来汽车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3]?中国总部设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宿松路3963号智能科技园F栋。2020年2月25日,蔚来中国总部项目落户合肥,合肥市并对其100亿元战略性投资。?[4]?2021年4月15日,中国石化分别与奥动新能源、蔚来汽车两家新能源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共享,促进互利共赢?[57]?。2021年11月25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商蔚来发布公告称,已与国际能源巨头荷兰壳牌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64]?

2021年12月18日,蔚来汽车将发布全新车型。

武汉称高度重视小米造车,他们的产品性能好不好?

消息1:9月1日雷军宣布注册小米 汽车 有限公司,9月2日被确认注册地址在北京经济开发区(亦庄),这也预示着小米 汽车 落户北京实锤,就等正式官宣了;

消息2:此前有韩媒报道,现代 汽车 集团已将其在北京的第二家工厂挂牌出售,目前正在与几家中国电动 汽车 制造企业就出售工厂进行协商,其中就包括小米 汽车 。

虽然9月9日晚间,北京现代内部人士对媒体表示网传“北京现代有意与小米 汽车 洽谈出售第二工厂”的报道为不实消息,洽谈出售的消息为主观臆断,北京现代并无相关。但从小米 汽车 到处投资、收购的举措来看,我们猜测小米 汽车 未来不会以代工的形式生产新车,毕竟拥有自己的工厂才会有更多的话语权。

时间倒回到2021年3月30日,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亲自上场,宣布了一项重大消息,小米开始造车了。这一次,52岁的雷军开启了人生的最后一次创业。

发布会上,雷军豪迈发言:“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积累的所有战绩和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

从为发烧而生的小米,到为小米 汽车 而战的雷军,11岁的小米集团加上52岁的掌舵人雷军,小米造车大有背水一战之势。

自从小米官宣造车后,它便成了业内争抢的“香饽饽”,多城多地都向小米 汽车 抛出橄榄枝,并且也给出丰厚的落户优待条件。

此前小米 汽车 落户武汉的呼声最高,雷军也曾多次表示,“我是湖北人,在武汉上了四年大学,对武汉感情很深。”期间也有安徽方面称,“合肥和小米正在洽谈,小米有望落户合肥,但具体的招商引资政策尚不清楚。”随后,小米还被爆出在上海和北京大量招聘 汽车 行业人才。至此,小米 汽车 落户何地也显得扑朔迷离。

直到8月份有国内媒体曝出,小米 汽车 的总部和首座工厂基本确定会落户北京,就等正式官宣了,这也让小米 汽车 落户地变的明朗起来,后续有了小米 汽车 注册北京公司地址,进一步证实了落户北京的消息。

辗转多地,小米 汽车 最终落户北京,既令人感到意外,却也是意料之中。

其实,小米 汽车 备受各城市追捧并不意外, 汽车 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劳动力和先进的制造力,还有庞大的上下游产业链,不仅能给当地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也会为当地的经济增长和综合实力赋能,试问哪个城市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小米 汽车 最终选择落户北京,而不是上海、合肥等地作为造车总部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北京靠近小米总部,管理起来也比较方便;其次,北京在新能源 汽车 市场有着最大的政策利好,造车新势力北京总部分布较少;第三,北京在产业支持以及人才方面均有优势,这是新兴企业最注重的因素之一。

的确如此,如今的新能源 汽车 在智能化方面的变化是日新月异,北京的各大高校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就拿清华大学举例,该大学可以堪称自动驾驶领域的“黄埔军校”,国内不少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的创始人、高管都曾在清华大学就读,而像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也是培养自动驾驶行业人才的基地,聚集了大量的高 科技 人才。

不论是初创造车企业还是传统车企,在智能化方面都面临很大的挑战,新兴技术人才的引进至关重要,所以北京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记得雷军曾对外表示:“从2013年时就对电动 汽车 行业产生浓厚的兴趣,至今为止已经投资了近10家智能电动车领域的公司。”早些年,雷军还曾拜访过马斯克,并被马斯克的人格魅力深深震撼,归国后说:“他做了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

事实上,在小米官宣造车以后,小米就开始在市场上疯狂投资跟 汽车 产业链相关的项目,包括小米投资的激光雷达公司禾赛 科技 ,还投资了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纵目 科技 ,这些都是为了后续装车的激光雷达做准备。

此外,为了实现“用高品质的智能电动车,给全球用户带来智能生活,将形成从个人设备到智能家庭、智能办公,再到智能出行,为米粉全方位全场景的提供智能生活”的宏伟愿景,小米 汽车 的团队进行了大量的用户调研和产业链考察,收购了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深动 科技 ,重点充实 汽车 相关技术和人员的力量。据雷军透露,目前小米 汽车 团队已精挑细选,组成了约300人的团队,未来团队还将继续扩张。

另外,小米还投资了禾赛 科技 、纵目 科技 、蜂巢能源、博泰车联网、赣锋锂业等公司。有统计显示,小米投资了30多家与 汽车 产业相关的公司。

与此同时,雷军也没闲着,领头带队与各车企洽谈,解决小米 汽车 的生产等问题,洽谈的车企包括长城、宝沃、比亚迪等,这些车企也一度成为小米合作的猜测对象。之前也有猜测认为,小米 汽车 也会像造车新势力那样,前期会选择代工厂进行代工生产,但是从近期的动作来看,似乎小米 汽车 更愿意用自己的工厂制造新车,具体是自建厂还是收购其它车企工厂暂未可知。

不过代工的模式对小米来说显然并不理想,毕竟制造力是 汽车 产业的核心,就比如特斯拉进入中国以后并没有选择代工,而是自建特斯拉超级工厂,事实证明,这也为特斯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的降低制造成本,相信雷军也一定考虑到这一点了。

毕竟,小米 汽车 今后要量产,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以性价比起家的小米,定然不会让米粉们花更多的钱去购买自家产品。

收购自动驾驶团队、工厂,大手笔投资更多公司,都是为了加速小米造车的进程,随着小米造车的深入,相信小米还会继续投资 汽车 产业链公司,小米 汽车 面世也会更快一步。

其实很多人都会问,小米手机做的挺好,为什么非要涉猎经验不足的 汽车 行业?其实小米内部也是经过慎重考虑才决定造车的,至于为何要造车要归功于新能源 汽车 市场这块大蛋糕了。行业预测,未来电动 汽车 将会是对商业的变革,也是能源变革,有国家的大力扶持,也是未来发展趋势。

在过去的1-2年间,网络 科技 巨头阿里、百度、小米先后宣布下场造车,甚至地产龙头恒大也跨界横插一脚,这也正说明智能电动车即将迎来井喷时代。对于小米来说,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对于小米造车,不少行业人士都持看好意见,对小米 汽车 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虽然行业一片叫好,但是我们还是要说几句。造车不比造手机,整车生产前期投资巨大,而且产品研发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众所周知,造车是一个非常烧钱的的行业,虽然小米在手机业务表现亮眼,但是造车可比造手机费钱多了,国内电动车三巨头之一的蔚来,就曾在4年内亏了400亿。

首先来说说品牌力方面,小米在手机行业做了十几年,“性价比”的标签被牢牢打在身上,虽然后续推出了冲向高端的产品,但似乎并没有带来很好的反响,所以小米 汽车 要考虑好,造什么样的车来满足消费者,如果单靠性价比是远远不够的,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度非常敏感,这也是小米要考虑的问题。

其次,小米在 汽车 产品方面的经验不足,特别是智能驾驶。在智能座舱方面,小米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年在手机端的业务经验,以及小米的智能家居终端节点在内的小米生态圈。所以相对比而言,智能驾驶反而更有可能成为小米需要去重点攻克的难点。

第三是销售渠道,如今比较流行建立直营体验店,毕竟 汽车 是个大宗商品,需要真实体验后才会决定是否购买。猜想,以后小米体验店里会不会停放着一辆小米自己生产的 汽车 ?其智能系统还可以与家居系统形成互动。

说句题外话,行业人一直有个疑问,苹果宣布造车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何迟迟没有官宣和发布?对苹果而言,技术实力、资金、软件方面都比小米更有优势,看来从手机到 汽车 ,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落户北京,小米 汽车 真正迈出了第一步,前期的充分准备,也让小米 汽车 有了足够的底气,准备在风口处起飞。但是正如雷军说的那样,无论是继续做小米手机还是研发小米 汽车 ,都要继续保持创新,但是创新并不容易,好了1%,往往需要增加100%的成本!特别是 汽车 行业的创新,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面对庞大的 汽车 业务,小米新车上市后,可能会完全错过新能源 汽车 补贴政策,后面要靠运营能力来完成量产、产能爬坡、用户认可、售后服务等,路程将会充满艰险与刺激。

但雷军并没有气馁,而是愿意赌上过去所有的一切,为小米 汽车 背水一战,我们也希望小米 汽车 能在 汽车 核心技术方面带来重大突破,补齐中国 汽车 技术的短板。

小米造车落户 小镇马驹桥的狂欢派对

小米的产品这几年做得还是很不错的,根据第三方的数据,小米已经成为了中国手机市场的冠军,这也体现小米的产品还是很受欢迎的。这段时间,媒体圈几乎被小米要造车的消息刷屏了。不少米粉们都非常期待小米的汽车,尤其作为一家以性价比为主的公司,雷军究竟会带给大众一辆什么样的汽车,还是非常让人期待的。不过不同于手机,汽车的研发周期非常长,短期内大家可能还看不到这辆车出现。

但作为小米公司的第二总部城市武汉,此时已经按耐不住了。在回复网友提问时,武汉市经开区官方账号回应表示,目前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对接小米公司,希望能够争取到汽车产业合作的机会。其实这些年,地方对汽车产业一直是非常追捧的态度。

去年合肥市作为战略投资方在最关键的时候,投资了蔚来汽车,把蔚来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并且凭借和蔚来的合作关系,在合肥打造了一个千亿级的汽车产业群,可以说合肥这次的投资是大赚一笔。其他城市看到这一幕也是纷纷羡慕,尤其是小米作为一家已经上市的企业,其能带给任何一座城市大量的就业机会,这让很多城市所梦寐以求的。

参考资料:

针对网友建议将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引入武汉的留言,4月1日,武汉市经开区回复称,高度重视小米官宣造车,已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将主动、热情对接小米,争取合作可能性。

3月30日,小米官宣造车。消息一出,引起了网友关注。不少武汉网友在武汉城市留言板里建言称,小米创始人武汉大学毕业,小米总部落户光谷。近日小米宣布小米智能汽车项目成立。开发区是否可以用自身优势,走出去,引进小米智能汽车落户开发区,这样又可以引进高技术人才,落户开发区!共同建设开发区,提升开发区实力。

小米造车会落户芜湖吗?

马家桥,北京六环外的一个小镇。

最近的地铁站在10公里外。下了亦庄线,地铁站门口会有黑车司机等很久。他们用当地方言喊着“马驹桥不会走,就差一个”。在镇上,村庄之间有一大片农田。鸡叫狗叫此起彼伏。夕阳西下,这是北京罕见的牧歌。

小米汽车厂落户的消息打破了长期的平静。空空气中充满了期待和一丝焦虑。马家桥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一夜之间,外界的目光全部聚集在马家桥,媒体纷纷赶来。

随着一座名为“马驹桥智造基地退休总部”的建筑正式挂牌,小镇开始走向未来。

11月27日纸协议的签署,预示着总投资630亿元的小米汽车工厂将在未来几年内崛起于马家桥镇,并在这里带来可观的就业机会。

“产业为王”,大家都很清楚,马家桥镇已经濒临腾飞。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在盯着这个小镇,试图在街狗的吠叫和麦田里**的玉米秸秆中找到小米车的线索。

而小镇人更关心的是,在工业落地的洪流下,会遇到怎样的命运转折。虽然小米首款车要到2024年才能量产,但在小镇马家桥,海浪拍打着岸边,暗流涌动。

■村民的“财富密码”

站在方新店村,村民阿杰抬头望去,看到远处的工地有了新的变化。

一个名为“和创工业中心”的项目即将完工。在这个项目周围,越来越多的起重机将建筑堆积得越来越高。新城镇和村庄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阿杰笑着说,他住的平房只是一个比较小的“别墅”。他脚下的村庄迟早会成为一座繁华的城市。

“你看到那边的标志了吗?”顺着阿杰手指的方向看过去,蓝色标牌上的四个字醒目——“腾退区”。

标有“腾出区域”的标志

阿杰说,只要插上品牌的地方,灰尘最终还是会回到灰尘里,成为工厂的建设用地。被拆迁的业主也将获得可观的拆迁补偿。

不仅是阿杰所在的方新店村,包括周莹村、小星村、杨秀店村、古庄村、张晓星湾村、张村、石春村在内的八个村,到处都贴满了这样的标语,而不是早些年写在房子上的“拆迁”两字。虽然视觉冲击力少了很多,但两者都是同一个“财富密码”。

马家桥努力把这片土地打造成具有“网络味”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3月,马驹桥智造基地静修指挥部陆续发布15个招标公告,共有15个招标项目。规划中,项目总拆除建筑面积41.1万平方米,总预算24.2亿元,其中方新店村项目资金高达13亿元。

据开发区区域协同事务局介绍,马驹桥镇位于亦庄新城智能制造组团。根据亦庄新城规划,智能制造产业区将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

“马驹桥智造基地撤退指挥部”

在总部周围,一些房屋已经被拆除,地上的碎瓦就是这些房屋的遗迹。总部周围有“腾空区”的标志,说明最后连二楼的总部都会一起拆除。

“听说明年3月前,这些村子就要搬走了,方新店以西的区域最终可能会成为小米的工厂。”

阿杰昨晚在酒桌上听到了这个消息。有老人说小米汽车厂在方鑫店门口的地里。现在这片土地被栅栏包围着,到处都是庄稼。

在方新店,几乎家家户户都知道小米厂要在这里落地,这是他们饭后最大的谈资。几年前,这里的人没有参加“拆建”的盛宴。最后,还有一个机会摆在我们面前。小米来了。

一些租房的人已经开始和租客谈判,所以租赁合同只签到2022年3月。在新店和周莹的交界处,很多门都被关上了,窗户被灰尘覆盖。

至少在这一刻,村民们是幸福的。他们建造了这个村庄,现在他们想见证它的消失。来来去去,会带来更好的生活。

■与 蔚来 “相亲”后,亦庄终于“嫁给”小米。

出行变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方鑫店所在的亦庄成为北京高端制造业的福地。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建设,今年前三季度,亦庄经济开发区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46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5%。

2021年,亦庄曾经错过了蔚来。传闻2021年,蔚来“生死攸关”,亦庄不愿投资,以至于命悬一线的蔚来选择了合肥,这让亦庄人至今后悔不已。

命运又来了,这一次亦庄抓住了。和魏莱约会后,亦庄终于和小米结婚了。

小米汽车项目将在亦庄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销售总部和R&D总部。换句话说,小米汽车几乎就是一个纯粹的“亦庄企业”,从这里出发,起飞。

“小米汽车厂将建在这片空土地上”

在一片土地空上,小米将分两期建设年产30万辆整车厂,其中一期、二期分别年产15万辆。预计2024年,亦庄就能看到小米首款车下线,实现量产。

离开村庄,步行不到5分钟就能进入与方新店村两个世界的新建城区马家桥。到处都是新建的高层建筑,很多商铺还没有业主。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随着调控的收紧,这里的房价一直在下跌。一位步行者悲观地说,“现在每套房子的价格都比开盘价跌了几十万”,但随着小米工厂的到来,房产中介开始兴奋起来。

房产中介徐莉用激光笔在马驹桥地图上画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小米工厂快到了。”这个圈子围绕着周莹和方鑫商店。最近的公园是李安东U谷,最近的社区是珠江逸景。

“现在马家桥还是属于通州的。如果要限购,只有符合通州五年社保要求才能买房。所以商住用房都在1万平方米左右,纯房子更贵。”

小米签约亦庄的那天,徐莉非常激动。他很早就在朋友圈分享了这个好消息,敦促客户尽快确立意向。“目前的房价几乎是历史最低。小米来了之后,只会涨,不会跌。”

徐莉在计算附近房产涨价的逻辑,就像在读自己的家谱一样。“周莹和方鑫店一拆,村里的人肯定能找到住的地方。短期内,这里会出现租房的小高潮。”

“新建筑正在不断开发中”

“从长远来看,小米工厂肯定不会自己来,还会带来一些配套企业。成千上万的人在这里工作、吃饭、生活,房价能不涨吗?”

更让他尴尬的是,这个地方可能有一天会被行政划入大兴,从而享受到更宽松的限购政策。交通方面,这里没有地铁,但不排除以后会有。毕竟像小米汽车这么大的项目,在这里带来了 无限 可能。

徐莉凝视着那片土地,仿佛看到了硅谷。

■小米对亦庄的未来

小米不是第一次选择亦庄。2021年,小米互联网产业园将在这里落地生根。

在建设小米互联网产业园时,小米感受到了亦庄经济开发区的真情实感。据说小米公司刚打算在经开区投资时,经开区产业发展、运营调度主管部门每周都会指派骨干力量协调各部门通过电话、微信、座谈等方式为小米提供服务。

除了政务服务,小米还可以在亦庄找到全产业链。用亦庄经济开发区的话说,亦庄的产业链可以做到“石英砂进去,电视机出来”。

雷军虽然是武汉的儿子,但也是北京的老板。小米选择在经济开发区而不是武汉造车,也是同样的逻辑。

未来,经济开发区围绕小米工厂,拥有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联网汽车创新中心等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可为小米提供智力支持。

此外,围绕北京奔驰、 北汽新能源 ,经济开发区已经布局了包括ZF、德尔福、海纳川在内的数十家配套企业,小米可以轻松找到自己的配套供应链。

相比魏晓丽,小米汽车来得稍微晚一点。这个时候,只有投入强大的资金、和信心,才更有可能取胜。对于小米来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显然比“从头开始”更重要。

随着小米的到来,亦庄的整体支撑能力也将通过上一层楼的方式得到提升。2021年,小米开始大举投资相关产业,包括但不限于自动驾驶、半导体产业链、动力电池等相关企业。

截至2021年9月底,小米在智能汽车领域已投资62家企业。其中,智能驾驶布局企业17家,智能电动布局企业13家,智能座舱布局企业6家。

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小米再次提到了自己在造车方面的进展。目前,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顺利,团队成员超过500人,2024年上半年量产新车的承诺得到重申。

这些企业也会随着小米的脉搏跳动。很多人都在期待,小米投资的配套企业,未来会不会在亦庄看到他们。亦庄打造智能汽车全产业链,小米是重要一环。错过魏莱后,亦庄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夕阳下的方新店村》

夕阳西下,阿杰的影子绵延了很久。他对外界对汹涌的马家桥的关注无动于衷。他说他不在乎小米能不能造车,不在乎产业链会怎么发展。就算是人类,也太远了。

在方新店,晚饭前,会有稻香从村里飘出来。年轻人走进狭窄的胡同,老人还在欣赏最后的夕阳。

马家桥镇发展迅速,拆除的每一个房间都是一个时代的盛宴。人们正在享受即将到来的喜悦,没有人会有任何留恋。 @2019

新能源汽车井喷背后的故事

芜湖总有奇瑞 汽车 ,可以提供代工。也拥有很完善的电子和机械零部件,配套很方便。如果小米 汽车 落户芜湖,也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芜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是高端人才不足,不过如果像小米这样的大企业落户芜湖,势必会为芜湖的人才输入新鲜的血液。

必须落户芜湖

1,芜湖本地 汽车 供应链齐全;

2,芜湖本地没有开发新能源 汽车 ,不用去两虎相争,会全力支持;

3,芜湖是中国四大米市,小米可以把米市发扬光大。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小米造车要落户芜湖,无风不起浪,可能是小米公司和芜湖双方都有这个合作的意愿。众所周知小米是专门制造智能手机的高 科技 公司,手机销量在国内外相当不错,尤其在印度市场占半壁江山。那么,小米造车为什么看上芜湖,有可能是芜湖有奇端,以及相关配套企业,对小米造车有很大帮助和利益,也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另外,芜湖是安徽重点发展城市,又有很好的造车基础,地理位置优越,兼顾长三角核心区和中部腹地大部分地区,交通十分便利。综合分折,个人认为小米造车落户芜湖的把握性很大。

我觉得没戏,蔚来为什么去合肥,没去芜湖呢? 小米也是一样的道理,有武汉在,不会去芜湖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落户芜湖应该是明智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

奇瑞 汽车 是自主品牌,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各项技术沉淀了很多,小米公司就需要这样的 汽车 公司帮忙发展。两者结合是最好的选择

李斌回了合肥,雷军估计会去武汉。纯个人猜测啊!但也不是没有依据,毕竟武汉 汽车 产业链也比较健全

个人觉得,小米造车,还是走代工这条路。

代工这条路,小米一路走来很爽。

至于小米造车落户哪里?

绝不可能是芜湖。

芜湖除了奇瑞还有什么?况且小米造车,绝对会是新能源 汽车 ,奇瑞在新能源 汽车 上有什么优势?

没有!

小米造车落户哪里都无所谓,反倒是一线城市更能吸引人才。北上广深,武汉,南京都有可能。

不过最近雷布斯走访参观合个车企,肯定不会是在一家车企代工,找合资车企代工的可能性不大,内资企业产能及做工来看,奇瑞倒是有这个可能。

落户武汉

宇宙的尽头是什么?

不是铁岭,而是车都。

虎年伊始,在房地产喊冷、汽车业回暖——主要是新能源汽车井喷——春风下,国内热衷发展汽车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纷纷加码布局新汽车,进一步抢占新能源汽车赛道,大有把自己的老区、新区、特区、开发区变成新的“造车区”——“车都”的虎劲。

最新的令人大跌眼镜的是2月12日,在辽宁发布公众号(辽宁省官微)推发文章《沈阳市大东区“五抓”并举,争当振兴发展排头兵》中提及:“结合文官片区城市更新,拉开工业发展空间,为特斯拉等重大新能源整车项目落地奠定基础”。

就像此前小米总部和工厂落地北京之前的桥段一样,这篇文章火了一天——没活过半集——就去领盒饭了:辽宁发布公众号很快选择删除,特斯拉官方澄清道为不实消息。

相比被段子害惨的“投资不过山海关”,首都的招商引资最近是杠杠的。

2022年1月,北京市先后公布2022年的重点建设项目,新能源产业及智能电动车是亮点:推动小米汽车制造工厂、卫蓝新能源固态电池一期、丰田燃料电池研发中心、特斯拉设计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支持北京奔驰提高产能、投放新能源产品;完成理想汽车制造基地工厂改扩建,确保设备顺利进场安装调试;支持北汽集团等传统车企转型升级。

在继小米汽车之后,另一家科技巨头百度的造车项目——集度已在北京悄然设立新总部,并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

2022年1月10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官方网站发布的2021年度工作总结,无意中泄露这一“天机”。

2022年1月6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到:2022年,北京市将推动小米汽车开工、理想汽车建设,精准支持创新企业发展,培育更多硬科技独角兽。

在新旧动能转换、新老汽车切换的当口,北京并不满足近几年发展受到挫折的北汽新能源,同时看上更有活力的理想汽车和小米汽车以及下场造车的百度等科技企业。

2021年10月,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工厂在北京市顺义区开工建设。新工厂是在原停摆了2年的北京现代一工厂厂区上进行改造,总投资60亿元,预计2023年9月建成投产。投产后,一期将实现年产10万辆纯电动汽车。

2021年11月27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小米科技签约仪式举行,此前被武汉、合肥、长春等地“追晕”的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开区。

小米汽车项目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预计2024年将下线开产。

不仅是沈阳、北京,长春、武汉、上海、重庆、广州等主要城市的领导更是亲赴企业一线,鼓劲加油,摇旗呐喊,希望做大做强汽车产业,保持稳增长,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合肥、南京等新一线城市更是新年放大招,加强招商和营商环境营造力度。

2022年2月10日,安徽郑栅洁在合肥市高新区管委会带头开展现场办公的新闻在网上迅速传播,企业负责人纷纷点赞,一位外地来皖投资的企业家说,这次活动“别开生面”,犹如“春风拂面”,看到“三个转变”:从“企业被动找领导”转变为“领导主动找企业”,从“企业多次多头找”转变为“领导分批逐一听”,从不仅解决了“一个一个问题”转变为解决“一类一类问题”。

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及: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25%;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40%。

中国社科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0)No.9》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总规模可达到千万辆。

中国社科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0)No.9》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总规模可达到千万辆。

从当下及未来来看,失去新能源汽车产业,就缺乏拉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稳增长、保就业等最强“发动机”,而现在还不“变速、换挡、转向”,等到灯枯、油尽就没有带电、再见艳阳的机会。

新一轮底特律、汽车城、车都、车谷的大城竞争,已经开始。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10个省市把汽车当做支柱产业、主要产业或第一产业的城市,更是把当地车企当做香饽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万亿级增长极。

汽车商业评论从各地的官方发布探寻出虎年一些地方对当地汽车产业渴求和希冀。

1月22日,吉林、来一汽慰问一线员工,调研生产经营情况,主持召开座谈会。

中国一汽官微报道说,陪同的还有省委常委、常务副,长春市委副书记、王子联,省秘书长等省市大员。

来到中国一汽集团公司动力总成工厂,实地察看零部件研发、生产线运行等情况,看望慰问一线员工,提前送上节日祝福,向大家的辛勤付出致以崇高敬意。

中国一汽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在座谈会上介绍一汽2022年生产经营及一季度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过去一年,“省市大力支持 一汽 克服重重困难”,深挖内部潜力,努力把“缺芯”等影响降到了最低,改革更加深入,创新更加突出, 红旗 品牌销量大幅增长,经济效益持续提升,总体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他希望一汽牢记殷殷嘱托,保持昂扬斗志,续写“风景这边独好”新篇章,“省市将一如既往为一汽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表示,2022年,一汽将以“红旗”发展为标杆,以品牌建设为统领,以用户为中心,以全面创新驱动为主线,坚决打好四大攻坚战,认真抓好九大方面重点工作,向着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的目标奋勇前进,“努力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月7日虎年开工第一天, 上海 市委书记走访 上汽集团 旗下的捷氢科技,详细了解企业主营业务发展及核心技术研发情况,走进车间察看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

捷氢科技官微报道说,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捷氢科技董事长和捷氢科技总经理结合发展实际,就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支撑、全产业链贯通以及运营政策保障等谈了想法建议。

仔细询问企业自主创新研发、产业发展前景以及当前存在的瓶颈难点,鼓励企业瞄准关键领域加大攻坚突破力度,真正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上海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正在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这为企业发展、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广阔舞台。

“我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各类政策举措更好更快、更加精准地对接、落地、见效。”他希望企业把优势做优、把长板拉长,进一步加强开放合作、协同创新,与上下游企业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加快推动形成有影响力、有引领力的产业集群,更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国家战略实施。

2月14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武汉经开区、中国车谷)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咬定全年目标,加压奋进、比学赶超,确保一季度开门红,为实现全年再续精彩打下坚实基础。

在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第二工厂,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深入交流,仔细听取企业产品研发及生产经营情况介绍,察看整车生产线,了解整车制造和销售情况。

他希望东风公司抢抓机遇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加快布局下一代汽车产业链,建设世界一流汽车企业,共同推动武汉市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并表示“相关区和部门要一如既往做好服务,支持企业在汉发展壮大”。

来到汉南片区百亿项目现场,走进项目工地,仔细听取武汉经开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布局、项目建设情况汇报。他强调,“项目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要压实责任、加强协调、优化服务,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座谈会上,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就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产城融合和一季度开门红等工作作了汇报。 希望武汉经开区要敢于“跳起来摘桃子”,在全国经开区方阵中争先进位。

(中国车谷)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抓紧抓实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建设,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谈及汽车产业发展时,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抓紧抓实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建设,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此前的2月10日,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和工委副书记、区长与东风本田公司执行副总经理交流。

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快 本田 全球首个新能源标杆整车工厂建设,携手推进 东风 本田 汽车年产销达到百万辆规模。

2月7日——春节期后上班的第一天,重庆市领导分别前往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和重点企业调研,为全市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重庆市委书记和市委副书记、赴西部(重庆)科学城实地调研项目建设进展和企业生产情况。

在重庆金康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动力研发领域拥有多项国内领先技术的企业展厅,观看核心产品展示,了解关键技术指标性能优势。

车间里机器人在生产线忙碌,实现全流程智能化作业。

了解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生产销售等情况。他说,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希望企业抢抓机遇,聚焦主业,加大研发投入,立足存量做优增量,持续推动汽车产品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祝愿金康公司在新的一年发展越来越好。

2月11日,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人民日报重庆分社社长调研赛力斯。小康集团董事长(创始人)、总裁等陪同调研。参加座谈并对小康集团近年来转型升级给予高度评价,希望再接再厉发展好新能源汽车。

2月14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和江北区委书记一行莅临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参观调研,看望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创始人)。表示,“重庆市各级人民法院将不断优化营商法治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2月9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到广汽集团调研,了解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情况,听取人大代表和企业的意见建议,希望广汽集团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事业发展步伐,推动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先后走进广汽埃安、广汽研究院、广汽乘用车的总装车间、电池车间、科技展厅、造型室,详细了解新能源汽车研发、关键零部件生产、自主品牌打造等情况,并与全国、省、市、区人大代表和一线员工深入互动交流。

充分肯定广汽集团取得的成绩:广汽集团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打造令人自豪的民族品牌,产品赢得消费者信赖,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特别是面对肺炎疫情以及全球芯片短缺的冲击,广汽集团全体干部职工凝心聚力、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汽车产销、营业收入、利税总额等主要经营指标均超出预期,充分发挥作为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压舱石和主力军作用。

以招商引资和豪赌出名的合肥市一开年就加码工作强度。2月12日下午,安徽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主持召开今年第1次重点项目要素保障会指出,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服务保障项目建设,要做到“四个靠前”:政策发力靠前、程序审批靠前、指导工作靠前、破解难题靠前,力保不让一个项目因工作不及时、服务不到位而受困。

强调, 理念 要新,标准要高,速度要快——“宁让程序等项目、不让项目等程序”。

说起合肥市对于招商引资的头部企业、重大战略项目敢大胆出手跟投、领投,要数合肥与 蔚来 的故事。 蔚来 汽车创始人、董事长这个“2019年最惨的男人”,曾向全国18个城市求援,最后只有合肥把 蔚来 从ICU(重症监护病房)抢救回来,重获新生。

实际上,2020年一季度尽管还在疫情中,合肥派出的多路“侦察兵”,把朋友圈问个遍,查了个底朝天。这用合肥市委书记的话说,合肥这个投资团队拼的不是手气是手艺。

让汽车圈记忆犹新的是,2021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峰会6月10日在合肥开幕首日。特地抽出时间,与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参会嘉宾分批会谈。

合肥将坚持做“最懂你的人”,携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电动汽车之都。

智能电动汽车是合肥战新产业的重点方向,合肥坚持以更有为推动市场更有效,创造了很多政企合作成功案例。欢迎更多企业家、投资家来肥共话合作,合肥将坚持做“最懂你的人”,携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电动汽车之都。

据说安徽省从省委领导开始,每个人分工一个产业链,除了分管工作,还是某个具体产业链的链长。因为合肥连续引进了液晶面板巨头京东方、押中了半导体企业长鑫和兆易创新及造车新势力蔚来,成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合肥也得了一个绰号——伪装成的最佳投资机构。

合肥首先把“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作为招商目标——芯片的芯、液晶屏的屏、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集成电路、面向消费终端的现代制造、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不管是请院士专家和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大半个汽车圈来开研讨会,还是请顶尖咨询公司来做咨询,关键是把产业链地图拉出来,然后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每个分支,分布怎么样,有哪些头部公司,拉出清单来。缺哪些,那就精准出击,把它拉到合肥。

可谓,目标非常精准,一个个上去谈;目标企业需要什么便利条件,就给创造条件;目标企业正在推动什么策略,就配合策略;今年谈不成,那就明年接着来,直到拿下目标。这一点,非常值得其他城市学习。

汽车商业评论还发现,其他新一线城市,例如南京,同样把汽车等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头戏。

南京被称为引进造车新势力最多的城市,虽然所剩牌新能源汽车品牌不多,但南京在2月7日召开新春第一会向全市上下发出动员令、发布《南京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加快形成全面便利、高度活跃、本质公平、充分开放的发展环境,努力迈入全球营商环境一流城市行列。

南京发布微信号说,这是该市出台的第四个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16项工作任务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其中,建立政策服务场景化实施细则制度、深化“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等7个方面的改革创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汽车商业评论也提醒各地,许多地方都想把汽车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积极性是好的,但能否大家都成为车城或车都,这还要取决于许多方面,尤其是否具备基础条件。

一是从市场需求看,我国并不需要那么多新能源汽车城。

赛迪研究院统计,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规划总产能达2669万辆,远超实际需求。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产能利用率只有5.1%。即使按照2021年销量289.3万辆来算,产能利用率也不过11%。

二是底特律向来并不是自封的,是水到渠成,车到路有,车到城起,你做好了,别人自然承认你。

三是不搞汽车城建设,做精做强做大某一汽车链上的零部件——做新型汽配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城、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城同样也很好。

50多年来持续研究产业现象并有数部“汽车强国”书籍出版的汽车专家程振彪建议,大家不要一哄而上,搞成投资热,结果没有效益,最后损失很大。“不是不要远大目标,而是不要好高骛远,轻视了基础和做扎实功。”